:::
賈克.達克羅茲,艾彌兒 - 教育百科
賈 | |
克 | |
. | |
達 | |
克 | |
羅 | |
茲 | |
, | |
艾 | |
彌 | |
兒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Jaques-Dalcroze, Émile (1865-1950) |
作者: | 李小華 |
日期: | 2004年11月 |
出處: | 舞蹈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人名。瑞士作曲家、教師。優韻律(Eurhythmics)〔見優韻律〕創立人。生於維也納,卒於日內瓦。1877年到1883年進入「日內瓦音樂學院」,在學生生涯期間曾出版一本歌曲集,同時也參與校內的戲劇演出,對表演劇場藝術極感興趣。1884-1890年間,他在巴黎和維也納學習音樂和語音聲調發音法,並接觸到德沙特(François Delsarte)的身體表達方法。1886年到1887年間,他在阿爾及利亞「Nouveautés劇院」擔任音樂助理指揮。在此地接觸到北非的音樂之後,開始對動作與節奏的關係產生興趣。1892年到1910年間,他在「日內瓦音樂學院」任教,同時發展優韻律教學法。1894年,他首次發表教學成果,獲得世界教育界的注目和肯定。達克羅茲相信音樂教育應該是一種活的、身體律動的教育。他設計了很多遊戲、手語歌、啞劇和體操,讓學生從動作中去體驗呼吸、聲音、節奏和拍子之間的關係及變化,然後進一步地探索時間、空間、重量和群體與個人的關係。達克羅茲受到與他同時代的舞蹈家 ── 鄧肯(Isadora Duncan)、富勒(Loie Fuller)和魏森陶爾(Grete Wieesenthal)等人的舞蹈觀念啟示,也探索身體自然的表現。他和他的學生一同合作實驗,發現了很多新的舞蹈表現可能。1910年到1914年,他在赫勒魯(Hellerau)成立「達克羅茲學校」,一面繼續發展音樂教學法,一面實驗舞譜。這些實驗記錄保存在1914年出版的《賈克-達克羅茲教學法》(The Method Jaques-Dalcroze)和《活動造型練習》(Exercices de plastique animée)兩書中。「達克羅茲學校」的表演劇場是由名設計家阿匹亞(Adolphe Appia)所設計。該校舉辦的藝術節曾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們來參觀,其中包括狄亞格烈夫(Sergei, Diaghilev)、尼金斯基(Vaslav Nijinsky)、帕芙洛娃(Anna Pavlova)、蕭伯納(G. Bernard Shaw)、雷安拿特(Max Reinhardt)、米堯(D. Milhaud)和克洛德爾(Paul Claudel)等人。該校也培養了不少舞蹈家包括裴洛提(Suzanne Perrottet)、藍貝爾(Marie Rambert)、魏格曼(Mary Wigman)、克拉提娜(Valeria Kratina)、芬德利(Elsa Findley)、伊藤道郎(Michio Ito)和左伊特(Bryl De Zoete)等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達克羅茲把學校交給他的學生克拉德克(Rosalia Chladek)、喬姬(Yvonne Georgi)和霍姆(Hanya Holm)負責。1925年該校遷到維也納附近,更名為「赫勒魯.拉森堡學校」(Hellerau-Laxenburg School)。1930年起,該校由克拉德克管理,直到1938年因德國入侵奧國才關閉。達克羅茲自己則於1915年在日內瓦另設立一所音樂教育學校,並在這個學校繼續推廣音樂教育,直到去世為止。他的節奏教學觀念,不但啟發了很多音樂教育家、舞蹈家和表演藝術家,同時也被推廣應用到體育和治療領域。現代舞蹈家如聖.丹尼斯(Ruth St. Denis)、韓福瑞(Doris Humphrey)、音樂家如荀貝格(Bessie Schönberg)、素爾貝格(Louis Soelberg)、奚爾(Martha Hill)、瓦洛(Ninette de Valois)和孟克(Meredith Monk)等人,都直接或間接地受到他的節奏韻律觀念的啟示與影響。 |
|
參照: Oxford University Press《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Dance》1998.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賈克.達克羅茲,艾彌兒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