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非反轉變換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Nonreversal Shift
作者: 林清山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非反轉變換是概念變換的方式之一。如果受試者在做第一項作業時使用某一種分類反應(表示形成某項概念),而在做第二項作業時,又須改換另一種分類方式來做反應(表示又形成另一項概念),就表示兩項作業之間須做概念的變換。概念的變換主要有兩種。第一種叫做「反轉變換」(reversal shift),又稱「向度內變換」(intradimensional shift);第二種叫「非反轉變換」,又稱「向度外變換」(extradimensional shift)。可用下面實驗的例子來了解其意義。
  下圖左邊表示:在第一項作業時,實驗者一次呈現一個大圓形和一個小正方形兩個刺激讓受試者選擇,如果受試者的反應是選擇小正方形,則實驗者便予以獎賞(用+號表示),亦即正確反應是選小正方形。接著,實驗者再呈現一個大正方形和一個小圓形,如果受試者選大正方形,則予以獎賞,表示這時選大正方形是正確反應。如此反覆進行,如果受試者的反應都正確,便表示受試者的內心已形成「正方形」的概念。此時,「形狀」是有關向度,「大小」是無關向度。「形狀」這一向度本身裡面分為正方形和圓形兩種刺激。而受試者如果選正方形便是正確反應。因為他可以不管大小,將正方形歸類在一起,表示他從第一項作業中形成「正方形」的概念。接著,如圖右邊所示,要呈現第二項作業,開始做概念的變換之實驗。實驗者呈現大圓形和小正方形時,如果受試者選擇大圓形,便予獎賞;呈現大正方形和小圓形時,如果受試者選擇小圓形,便予以獎賞。如此反覆進行,如果受試者都能選擇大圓形及小圓形為正確反應,就表示受試者從第二項作業中歸類並形成「圓形」的概念。此時,有關向度仍然是「形狀」,但是正確反應已不再是「正方形」,正確反應已轉變為「圓形」。由「正方形」為正確反應改變為 「圓形」為正確反應,只是屬「形狀」這一向度本身裡面的變換,與「大小」向度無關。所以這一種概念的變轉稱為「向度內變換」。向度內本身,正確反應由「正方形」改變為不是正方形,換言之,正確反應和錯誤反應交互變換,所以又稱為「反轉變換」。
  
  如果要變換的並不是向度本身裡面的刺激(如上例是形狀本身裡面的「正方形」與「圓形」相互變換),而是向度與向度之間(如「大小」與「形狀」之間的變換),則屬於「向度外變換」或「非反轉變換」。下圖是這一類型概念的變換的例子。在這一個例子裡,首先受試者要選擇大圓形和大正方形,才會受到獎賞;有關向度是「大小」,正確反應是「大的」。換言之,受試者在第一項作業裡必須形成「大小」的概念。做第二項作業時,受試者必須選擇大的圓形和小的圓形,才會受到獎賞;有關向度是「形狀」,正確反應是「圓形」。可見原來的有關向度是「大小」,現在的有關向度變換為「形狀」。前後兩項作業所需的向度由「大小」變換而為「形狀」,是向度與向度之間的變換,故稱為「向度外變換」或「非反轉變換」。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非反轉變換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