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信協定 - 教育百科
通 | |
信 | |
協 | |
定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Protocol |
作者: | 賈玉輝 |
日期: | 1995年12月 |
出處: |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通信協定是在電腦與電腦間或電腦與終端機間,為期資訊能順利傳遞所制定之一組規則。二者間要彼此能順利通信,就必須對如何通信、通些什麼、何時通信等方面,訂出標準過程,藉以規範通信雙方之運作。 下面介紹通信協定中的一些重要功能: (一)分段(Segmentation)和組回(Reassembly):傳送之信息常須加以分段,每投大小不超過一定值,送到對方後再加以組回成原來的信息。 (二)加入控制資訊:控制資訊可包含地址、表示訊框(Frame)種類及其相關資訊、錯誤偵測用之訊框檢查序列(Frame Check Sequence,簡稱FCS)等。 (三)連接之控制:二者間通信可為無連接式(Connectionless),亦可連接式(Connection-Oriented),前者指二者間可不經事先協調而逕行通信,後者則需於二者間建立邏輯性通道,始可通信。 (四)流量控制(Flow Control):藉以避免發送端送出快而接收端來不及收,造成傳送之漏失。 (五)錯誤控制(Error Control):包括錯誤偵測和錯誤改正二部分,訊框檢查序列是常用的錯誤偵測技術,重送是常用的錯誤改正方法。 (六)同步(Synchronization):送收雙方有時需在某一狀態,例如開始、檢查點、終止等,此即稱為同步。 (七)編序(Sequencing):信息經分段後,各段均應加以編號,如此接收端可據以依次排列。編序的方法按其流水號除以最大序列數所得之餘數得之。 (八)定址(Addressing):通信協定中要有定址的功能,使信息能自發送端傳送至接收端。 (九)多工(Multiplexing):為確保資源之有效利用,通道之共用十分重要,此功能稱為多工。 (十)其他服務:例如優先等級、服務度、安全等。 為使電腦通信有一標準定義之架構,國際標準組織(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簡稱 ISO)制定了開放性系統連接(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簡稱OSI)參考模式,共有7層:實體層(Physical Layer)、數據鏈路層(Data Link Layer)、網路層(Network Layer)、傳遞層(Transport Layer)、會談層(Session Layer)、表現層(Presentation Layer)、和應用層(Application Layer),各層均陸續制定了許多重要的協定標準,以使不同廠牌、型號的電腦,均可容易地彼此通信。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通信協定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