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資訊傳遞實驗計畫(美國)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Project Information Transfer Experiment,簡稱INTREX
作者: 張鼎鍾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資訊傳遞實驗計畫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簡稱M. I. T.)在1960年代所進行之一系列電腦化資訊分享和檢索計畫之一,由奧弗赫(Carl F. J. Overhage)擔任該計畫籌備會議主席,由賓州費城獨立基金會(Independence Foundation of Philadelphia, Pennsylvania)贊助,於1965年8月2日至9月3日召開為期5週之籌備會議,有30位圖書館學、文獻學、科學及工程方面之學者專家,以及語言、數學、哲學、建築、心理和出版界之代表參加,共同討論該計畫於1965年至1972年工作之方向與範圍,並特別擬訂技術與操作實驗計畫。
  該計畫主要是將新興技術應用於資訊傳遞,使用互動式線上電腦進行書目資訊檢索,推動圖書館作業現代化,期使大學圖書館及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與國家民航局等中心透過電腦資訊系統之整合與互動,而建立網路系統,達到資源共享之目的。
  籌備會議研議出下列幾項重要之觀念做為資訊傳遞實驗計畫之工作基礎:(1)擴展式目錄(Augmented Catalog),增加目錄之內容、深度和相連性,可進行特定或未知書目之查尋;(2)文章內容檢索(Text Access),提供使用者所需之文件內容,亦即建立良好文件傳遞系統;(3)建立因應需要之出版制度,以減少待售圖書之倉庫問題;(4)提供隨時更新之自動手冊(Automated Handbook);(5)發展出最富創意之構想,一一建立線上智慧社區(On-Line Intellectual Community),使各研究人員可利用電腦連線資訊共同考量、調查及研究。1971至1972年間進行網路研究工作,正式選定麻省理工學院之巴客工程圖書館(James M. Barker Engineering Library at M.I.T.)實際試驗加以示範。該計畫之最主要部分是研究發展實驗性電腦資訊儲存檢索系統(Information Storage and Retrieval System,簡稱ISR System)亦即互動式線上資料檢索系統,配備IBM7094電腦及相容式分時操作系統、IBM2302磁碟檔,以聲階(Voice Grade)電話線路傳遞訊息,以微縮系統儲存資料全文。至1972年中,試驗計畫末期時,約有20.000筆以上之資料已存入該資料庫中。該實驗計畫並就其系統成效作測試,提出正常衡量相關性標準之技術、系統組件之描述、資料庫大小和內容、分析書目單元之各種觀念及各個檢索階段之時間。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資訊傳遞實驗計畫(美國)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