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子出版 - 教育百科
電 | |
子 | |
出 | |
版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electronic publishing |
日期: | 2003年6月 |
出處: | 資訊與通信術語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一)利用電腦文字及圖像的排版功能,對書籍、雜誌、刊物及新聞等進行排版規劃、模擬及列印輸出的工作。 (二)利用電腦或電子資料處理裝置,以電、光、磁等形式,可重複向大眾提出各種資訊的一種傳播媒體。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基本資料
英文: | Electronic Publishing |
作者: | 邱貴發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電子出版可能指用電子機件(如電腦)控制書籍印刷及文件印刷的出版流程,這是從印刷出版技術的角度談電子出版;電子出版也可能指出版電子型式的書或文件,這是從出版結果看電子出版。在這裡是以出版的結果談電子出版,即談的是電子出版品。 電子出版品隨電腦科技的進步而改變。以光碟為主體的電子出版品和以電腦網路為主體的電子出版品二者即有相當大的差異;網路上的電子出版品可以在短時間內進行修改,更新較光碟出版品容易;網路上的電子出版品亦能傳送到各個地域,較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目前電腦網路上的電子期刊、電子報紙、電子雜誌都是網路上的電子出版品。 光碟式電子出版品和網路式電子出版品二者將主導未來的出版事業。但是隨著電子出版而來的是電子出版的法律和道德問題。未來,由於電腦網路發達,能在電腦網路上出版不再是少數人能做的事,「著作權問題」及「電子編輯程序」、「電子著作考核」等問題均需研擬適當對策,新的出版道德亦需建立。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基本資料
英文: | electronic publishing system (EPS) EPS |
日期: | 2003年10月 |
出處: | 測繪學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利用電腦的硬體和軟體,使印刷出版流程順暢、時間縮短、品質提高的電腦化作業系統。簡稱EPS。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基本資料
英文: | Electronic Publishing |
作者: | 蔡香美 |
日期: | 1995年12月 |
出處: |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電子出版是以數位形式傳播資訊,作者以整合的文字處理和繪圖軟體創作,透過通訊線路傳輸到出版者的電腦存檔。當使用者需要該文件時,可透過通訊電子的方法,下載資料到自己的系統中。電子出版品和傳播不是以紙張方式,而是利用電子資料庫(Electronic Databases)和電傳視訊(Videotex)結合電信、電視、及電腦來傳輸資訊,並以電子郵件(E-Mail),電子時事通訊(Electronic Newsletters)等各種電子通訊方法來達成出版傳播的目的。 這種以機器可讀(Machine-Readable)的形式出版品,透過電腦、通信、展示技術,使打字、輸入或印刷的負荷減至最低。1970年代在加拿大、英國、法國等地發展的播送資訊服務(Televised Information Services)也稱之為電子出版。提供用戶新聞故事、股市行情、分類廣告、地區事件年表以及其他資訊,通常就是指電傳視訊或廣播視訊(teletext)兩者。用戶在家中打開電視機,或透過電腦連線,從電視畫面上即可查到所需資訊。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