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鴟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chī
解釋:
  1. →鴟鴞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鴟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chī
解釋:
[名]
1.參見「鴟梟」、「鴟鴞」等條。
2.一種盛酒的器具。宋.秦觀〈觀易元吉獐猿圖歌〉:「金錢百萬酒千鴟,荊南將軍欣得之。」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鴟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shi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音讀: lāi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音讀: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鴟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鴟梟」:動物名。鴟鴞目。似黃雀而小,頭大,嘴短而彎,以鼠、兔等小動物為食。《說文解字.隹部》:「𨾦(鴟),䳠也。」清.段玉裁.注:「今江蘇俗呼鷂鷹,盤旋空中,攫雞子食之。」《字彙.鳥部》:「鴟,鴟鴞,惡鳥,攫鳥子而食者。」唐.張籍〈廢居行〉:「鴟梟養子庭樹上,曲牆空屋多旋風。」亦稱為「鴟鴞」。

2. 「鴟鴞」:

⑴ 鴟梟之別名。唐.王績〈過漢故城〉詩:「狐兔驚魍魎,鴟鴞嚇獝狂。」唐.杜甫〈病柏〉詩:「鴟鴞志意滿,養子穿穴內。」

⑵ 《詩經.豳風》之篇名。〈詩序〉:「鴟鴞,周公救亂也。成王未知周公之志,公乃為詩以遺,王名之曰『鴟鴞』焉。」《詩經.豳風.鴟鴞》:「鴟鴞鴟鴞!既取我子,無毀我室!」

3. 一種盛酒之器具。唐.韓翃〈贈別成明府赴劍南〉詩:「解衣初醉綠芳夕,應採蹲鴟薦佳客。」宋.秦觀〈觀易元吉獐猿圖歌〉:「金錢百萬酒千鴟,荊南將軍欣得之。」

注音: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鴟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