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熬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ㄩㄥˋㄨㄣㄏㄨㄛˇㄇㄢˋㄇㄢˋ˙ㄉㄜㄓㄨˇㄖㄨˊ:「ㄠˊㄊㄤ」、「ㄠˊㄧㄠˋ」。
  2. ㄇㄧㄢˇㄑㄧㄤˇㄖㄣˇㄋㄞˋㄖㄨˊ:「ㄎㄨˇㄠˊ」、「ㄐㄧㄢㄠˊ」、「ㄊㄨㄥˋㄎㄨˇㄋㄢˊㄠˊ」。
  3. ㄠˊㄧㄝˋㄧㄝˋㄐㄧㄢㄧㄣㄕˋㄇㄤˊㄌㄨˋㄦˊㄅㄨˊㄕㄨㄟˋㄐㄧㄠˋㄖㄨˊ:「ㄊㄚㄗㄨㄛˊㄨㄢˇㄠˊㄧㄝˋㄍㄢˇㄍㄨㄥㄎㄜ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熬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áo
解釋:
  1. 用小火慢煮。
    【例】熬藥、熬湯
  2. 勉強支撐、忍耐。
    【例】熬夜、熬痛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熬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áo
解釋:
[動]
1.用小火慢煮、乾煎。如:「熬藥」。漢.揚雄《方言》卷七:「凡以火而乾五穀之類,自山而東,齊、楚以往,謂之熬。」《周禮.地官.舍人》:「喪紀,共飯米,熬穀。」
2.勉強忍耐。如:「熬夜」。元.無名氏《鴛鴦被》第一折:「熬永夜閒描那花樣子,捱長日頻拈我這繡針兒。」《三國演義》第一六回:「虧得那馬是大宛良馬,熬得痛,走得快。」
注音:
漢語拼音: āo
解釋:
[動]
一種烹調方法,即將食物放入水裡燜煮。如:「熬白菜」、「熬高湯」、「熬豆腐」。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熬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熬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用小火慢慢烹煮食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熬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ㄠˊ

1. 用小火慢煮、乾煎。《說文解字.火部》:「熬,乾煎也。」漢.揚雄《方言》卷七:「凡以火而乾五穀之類,自山而東,齊、楚以往,謂之熬。」《周禮.地官.舍人》:「喪紀,共飯米,熬穀。」漢.枚乘〈七發〉:「於是使伊尹煎熬,易牙調和。」

2. 勉強忍耐、忍受。如:「熬夜」。《三國演義》第一六回:「虧得那馬是大宛良馬,熬得痛,走得快。」《紅樓夢》第七六回:「實已四更,他們姊妹們熬不過,都去睡了。」元.無名氏《鴛鴦被》第一折:「熬永夜閒描那花樣子,捱長日頻拈我這繡針兒。」元.張國賓《合汗衫》第一折:「身上單寒,肚中又饑餒,怎麼打熬的過。」

3. 憂心。漢.王逸〈九思.逢尤〉:「我心兮煎熬,惟是兮用憂。」唐.李白〈古風〉詩五十九首之二十:「名利徒煎熬,安得閒餘步。」

㈡ㄠ

一種烹調方法,即將食物放入水裡燜煮。如:「熬白菜」、「熬高湯」。《紅樓夢》第二五回:「賈母、王夫人如得了珍寶一般,旋熬了米湯與他二人吃了。」《紅樓夢》第八八回:「卻說鳳姐在房中吩咐預備晚飯,因又問道:『你們熬了粥了沒有﹖』

注音: ㈠ㄠˊ ㈡ㄠ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熬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