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人文學科的主要概念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Key Concept: Humanities
作者: 方德隆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人文學科係指與人類和文化有關或與分析、判斷人類價值和獨特精神有關的學科,包括的研究領域為:現代與古典語言、語言學、文學、歷史學、哲學、考古學、法學、藝術史、藝術批評、藝術理論、藝術實踐,以及具有人文主義方法的其他社會科學。
  人文學科的現代概念是由古希臘文化的教育和訓練體系「派代亞」(Paideia)一字引申而來,原係指西元前五世紀中葉基於詭辯學派的學理所設置的一門普通教育課程,此種博雅教育的目的在發展和諧與均衡發展的個人。人文學科概念的另一個起源,是羅馬時代一種培養辯論家的教育課程。直到中世紀又轉變為基督教的基礎教育課程,包括:三學(trivium)(文法、修辭及邏輯)與四藝(quadrivium)(算術、幾何、天文及音樂)。十五世紀的義大利人文主義者更採用「人文研究」一詞來指他們視為高尚、古典而與宗教無關的文學和學術研究,如文法、修辭、詩學、歷史、道德哲學、古希臘文和拉丁學科。到了十九世紀,人文學科的範圍逐漸擴展,成為一個獨立的知識領域。到了近代,人文學科包括:文學、作文或修辭、藝術、音樂、哲學與歷史,與數學及哲學分道揚鏢,也有別於新興的社會科學領域。人文學科的研究係專注於批評與欣賞,而非表現。
  直到二十世紀,關於人文學科有四種代表性觀點:
1.一般技藝性理論:主張人文學科的研究方法可以用來探討任何主題,包括:數學、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等學科所有的歷史、語言、哲學規範等。2.語言功能理論:人文學科的特質是由其所運用的語言來界定的,對較具認知與指示功能的科學語言與社會科學語言來說,人文學科的語言不具認知功能,但卻有表意功能。3.特殊機能理論:本論點係就人文學科所涉及的心智狀態予以嚴格區分,而不僅限於語言的分別。人文學科所關心的是對人生、命運、自由等問題所作的想像和思考,而非事實、客觀的預測。4.一般經驗理論:人文學科的邏輯與科學、數學邏輯之間有差異。前者是日常生活的邏輯,後者則是高度專業化、目標確定的邏輯。人文學科的邏輯在探究人類活動個別事件,而非事件的成因;即在認識人性,了解人類的處境。上述四種理論雖然提供了不同的觀點,可作為評估人文學科的準則,然而各個理論都有一致的共識,認為通識教育必須以人文學科為基礎。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人文學科的主要概念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