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對科學的態度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Attitudes Toward Science
作者: 楊坤原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對科學的態度是指對科學或特定科學學科、科學家、科學生涯、特定科學議題等的態度,這種對科學的態度通常具有一定的「態度對象」(attitude object)或「參照物」(referents)。「態度對象」可以是人、事、物、情況、政策、問題甚至抽象的想法等,如:對科學的態度、對生物學的態度、對學習科學的態度、對科學家的態度等均屬此類。
  對科學的態度屬情意領域的學習目標,其內涵與科學態度不同,科學態度較偏屬認知領域,具其有認知的成分,其內涵一般是指客觀、不輕易下結論、誠實、虛心等屬性。而對科學的態度則是指對科學這門學科的態度、對科學的興趣、對科學家的態度等。這種「對……的態度」通常含有特定的態度對象在內。故對科學的態度一般指的是學生(個體)在其和各項與科學有關事物的接觸或交互作用的過程中,所形成的感覺、意見和信念(beliefs)等,因而影響其對科學的看法與行為,表現出不同的喜惡程度。
  對科學的態度是近來科學教育研究最重要的主題之一,根據許多研究的結果指出,主修科學的學生對科學的態度比非主修科學的學生積極且正面。學生的背景變項、認知風格也是影響其對科學的態度的因素;家庭、學校、教室氣氛、教師和同儕等也都是影響學生之對科學的態度的重要變項。綜合而言,可能會對學生所持之對科學的態度造成影響的變項很多,大體上可歸為學生個人背景特性、家庭、學校和同儕等四大類因素。
  學生所持有之對科學的態度不但是影響科學學習過程的重要投入變項,同時也是學習成果中最主要的成果變項之一。學生在學習科學課程之前所具有的對科學的態度不僅會影響學生學習所應用的認知策略(cognitive strategies),而且也會影響學習的成就與其如何看待與應用科學知識。如果教師能將透過科學教學活動使學生具有積極、正面之對科學的態度,則不但可增進其學習成就,而且也較符合培養具備基本科學素養的二十一世紀公民之科學教育目標。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對科學的態度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