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教育的浪漫主義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Romanticism(in Education)
作者: 徐宗林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教育的浪漫主義,是指十八世紀西方社會文化在哲學的理性形式主義、宗教的形式主義及科學的主導下,所產生的一種不滿與對抗。鑑於過分強調理性所帶來的不良後果,如冷漠、僵化、人生乏味,因而思想家們開始重視人的情感、人的良知及人的作為。十八世紀著名的思想家盧梭(Jean Jacques Rousseau, 1712~1778)便是當時浪漫主義的一位代表人物。至於浪漫主義在教育方面的影響,約有:(1)教育理論與實施重視個人的行動而非認知或知識,強調的是經驗而非理性;(2)教學活動中,重視兒童內在的心理需要;以為先讓兒童有所期許,然後教育方法才能謀求配合;(3)兒童內在的興趣、需求、期望,遠比來自於外在的強制或壓迫為重要,因為這是促發兒童想要學習的內在動力;(4)教學實施上,由於看重學習的興趣、好奇心和求知欲,因而給予兒童自由學習的空間,就顯得重要了;(5)自由的教育原則,使兒童必須依賴自己具備的各項條件,來完成其學習的歷程;(6)教育的主要原則取自於自然的準則,而非人自以為是的法則;(7)教育內容上,重視文學、藝術的教育價值;(8)一般而言,浪漫主義的教育思想,有反智主義教育的傾向。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教育的浪漫主義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