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校外教學 - 教育百科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xiào wài jiào xué
解釋:
在學校範圍以外,由教師帶領學生,利用校外資源進行的教學活動。如參觀博物館。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校外教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蘇永明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校外教學是指在校外利用社區資源所進行的教育活動。由於「行萬里路勝讀萬卷書」,所以也包括遠足等旅遊活動。學校固然是教育的場所,但資源仍屬有限,校外教學一則可彌補學校在這方面的不足,另則也使學校不至於和社會生活脫節。
  校外教學的內容非常廣泛,不但可以分科實施,如校外寫生、參觀古蹟、考察地形,也可以是綜合各科的活動,如參觀農場、博物館等。這些活動可讓學生將課堂所學和實際生活經驗結合,擴展學生的視野與知能,而達到教育的目的。當然,每個科目的校外教學,只能偶而為之,一方面要視實際的需要,另方面要先有充分的準備,才能達到效果。
  校外教學必須與社會教育機構保持密切良好的聯繫,尤其是小型的學校,更需要利用校外教學來彌補相關設施之不足。例如游泳課等需要體育設施的活動,利用校外教學較為經濟。再如自然實驗課,也可在各校設置不同的實驗室,或統一設置實驗室,各校再輪流使用,這都是用來彌補學校資源不足及避免浪費的可行做法。這些措施,都須由教育行政機關出面整合,突破僵化的會計和人事制度,才能充分的利用教學資源。可惜國內在這方面仍乏善可陳,如沒有游泳池的學校可以理直氣壯的不教游泳等,都是不負責任的作法,學校不能以設備的限制來搪塞,而應運用校外教學來維護學生學習的權益。
  校外教學與鄉土教育也有密切的關係。盧梭(Jean Jacques Rousseau, 1712~1778)早就主張地理的教學應該從周遭的環境開始認識起,然後再及於他地,這可以將學生的興趣,自然地加以引導。為了要使學生能喜愛自己的鄉土,更須透過校外教學,對鄉土的地理環境、人文資源、歷史遺跡有所了解和認識,熟悉了以後自然會產生感情,逐漸認同自己的家園,而達到鄉土教育的目的。
  可是我們的教育由於聯考的關係,對於校外教學並不重視,並且校外教學的安全問題,更是讓學校望而卻步,學校常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所幸鄉土教學行將名正言順,而學生的安全問題,應可多鼓勵家長義工的參與等方式,來逐步解決。學生在學校的學習活動,配合校外教學,將會更活潑、有趣,而達到更完整、有效的學習。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校外教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