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泥板檔案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詠仁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泥板檔案又稱泥板文書或銘文泥板。古代以黏土製板為載體的文字記錄材料。古代兩河流域的蘇美爾、巴比倫、亞述、赫梯、波斯和埃及、希臘的克里特島等國家和地區,人們用黏土製成軟泥板,用削尖的蘆葦杆、棍棒之類在泥板上刻寫成楔形文字,然後曬乾或燒乾,用以發布命令、制定法律、徵收捐稅、記載史事、通信、編寫宗教文書等。泥板的尺寸與形狀是各式各樣的。小的只有2×2釐米,大約有2.7×1.95米。不同內容的文書往往使用不同形狀的泥板。例如買賣土地的文件一般用圓形泥板;法律文件往往使用較大和較厚的正方形泥板;契約往往使用小塊的正方形泥板;神廟內的重要文件使用錐形或楔形泥板;亞述國王記述戰功的文件則用圓筒形泥板;還有的泥板文書外面加有封套等等。對於編年史、法典、條約等重要文件的泥板採用焙燒法;而對於書信、收據等不需長期保存的文件的泥板則採用日曬法。
  首次發現泥板文書是在西元17世紀,義大利商人彼得洛.互洛在中東看到從古代波斯的波利斯王宮廢墟(今伊朗境內)中偶爾出土的一些泥板,並帶回歐洲。這一發現引起學術界的極大關注,此後法國、德國、英國、義大利和美國等國家的考古隊紛紛前往中東地區進行考古發掘,並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至1970年代,共發現泥板文書約500,000塊。其中重要的泥板文書有:蘇美爾至巴比倫時代的馬里城址的約20,000塊。西元前19世紀和18世紀的泥板,包括經濟文件、法律文件、外交文書及各地官員的報告等;巴比倫時代的尼普爾城址的約60,000塊泥板,記錄了有關經濟、天文、文學、科學和神話等豐富內容;古代亞述拉格什城址的約50,000塊泥板文書;古代埃卜拉王國城址約4500年前的泥板文書16,000多塊;古埃及都城阿馬爾奈遺址的王宮檔案庫的300多塊泥板文書,記述了當時亞洲王公與埃及之間的外交往來情況;古希臘的克里特島發現的線形文字A和線形文字B的泥版文書約5,000塊等等。
  在所有泥板文書中保存最完整的當屬在新亞述帝國尼尼微城址發現的亞述王阿蘇爾巴尼帕(西元前704年-前681年)的檔案圖書館內的文書材料。每塊泥板上都加蓋有「宇宙之王亞述之王阿蘇爾巴尼帕之宮」的印記。這些泥板文書幾乎是原封未動地保存下來,其分類如下:
  (一)地理類:其中有城市、鄉村、河流、山脈的名稱以及各地區物品一覽表。
  (二)歷史類:其中有國王傳記、國王文件、國王名單、還有國王簽訂的條約副本等。
  (三)法律類:有亞述及巴比倫的法律。
  (四)商業交易類:其中有合同、契約、銷售單等。
  (五)稅冊與貢物帳目類。
  (六)傳說和神話類。
  (七)科學類。
  泥板檔案數量繁多、內容廣泛,是研究古代東方史和古希臘文明史以及古文字學的寶貴資料。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泥板檔案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