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齋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ㄐㄧˋㄅㄞˋㄑㄧㄢˊㄇㄨˋㄩˋㄙㄨˋㄕˊㄐㄧㄝˊㄐㄧㄥˋㄕㄣㄒㄧㄣㄧˇㄅㄧㄠˇㄕˋㄔㄥˊㄧˋㄖㄨˊ:「ㄓㄞㄐㄧㄝˋ」。
  2. ㄈㄛˊㄉㄠˋㄐㄧㄠˋㄒㄧㄣˋㄊㄨˊㄙㄨㄛˇ˙ㄉㄜㄙㄨˋㄕˊㄖㄨˊ:「ㄓㄞ」。
  3. ㄕㄜˇㄕˊㄨˋㄍㄟˇㄔㄨㄐㄧㄚㄖㄣˊㄖㄨˊ:「ㄓㄞㄙㄥ」。
  4. ㄕㄨㄈㄤˊㄒㄩㄝˊㄕㄜˋㄏㄨㄛˋㄕㄤㄉㄧㄢˋ˙ㄉㄜㄇㄧㄥˊㄔㄥㄖㄨˊ:「ㄕㄨㄓㄞ」。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齋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hāi
解釋:
  1. 祭祀前沐浴素食,潔淨身心以示莊敬。
    【例】齋戒
  2. 布施飯菜給僧侶。
    【例】齋僧
  3. 泛稱素食。
    【例】吃齋
  4. 房舍、屋子。
    【例】書齋、山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齋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hāi
解釋:
[動]
1.祭祀前沐浴素食,清心寡欲,潔淨身心以示虔誠。《說文解字.示部》:「齋,戒潔也。」如:「齋戒」。《論語.述而》:「子之所慎:齋、戰、疾。」
2.布施飯菜給僧侶。《舊唐書.卷一三.德宗紀下》:「賜馬十匹,令於諸寺齋僧。」
[名]
1.素食、僧侶的飲食。如:「結齋」。《西遊記》第二○回:「茶罷,又吩咐辦齋。」
2.僧侶誦經祈福的活動。如:「作齋」、「起齋」。
3.書房、學舍。如:「書齋」。《宋史.卷一五七.選舉志三》:「太學置八十齋,齋各五楹,容三十人。」
4.商店的名號。如:「采芝齋」、「榮寶齋」。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齋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sai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素食的餐飯。
  2. [[名] ] 書房、學舍。
音讀: tse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齋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古人於祭祀或舉行重要典禮前,沐浴素食以示虔誠。如:「齋戒」。《說文解字.示部》:「齋,戒,潔也。」《論語.述而》:「子之所慎:齋、戰、疾。」《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二世乃齋於望夷宮,欲祠經,沉四白馬。」

2. 佈施飯菜給僧侶。《舊唐書.卷一三.德宗本紀下》:「賜馬十匹,令於諸寺齋僧。」《水滸傳》第六回:「你是活佛去處來的僧,我們合當齋你,爭奈我寺中僧眾走散,並無一粒齋糧。」

3. 素食或僧侶飲食。如:「吃齋」。《西遊記》第二○回:「茶罷,又吩咐辦齋。」《兒女英雄傳》第二一回:「別說鍋渣麵筋,我連鹽醬都不動,我許的是吃白齋。」

4. 僧侶誦經祈福之活動。唐.王健〈同於汝錫遊降聖觀〉詩:「聞說開元齋醮日,曉移行漏帝親過。」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今日師父赴齋去了,著我在寺中,但有探長老的,便記著,待師父回來報知。」

5. 房舍。如:「書齋」、「茅齋」。唐.王勃〈贈李十四〉詩四首之四:「直當花院裡,書齋望曉開。」《宋史.卷一五七.選舉志三》:「太學置八十齋,齋各五楹,容三十人。」

6. 商店名號。如:「榮寶齋」。清.徐珂《清稗類鈔.飲食類.茶食》:「乾隆末葉,江寧茶食店以利涉橋之陽春齋、淮清橋之四美齋為上,遊畫舫者爭相貨買,曲中諸妓款客餽人,亦必需此。」

注音: ㄓㄞ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齋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