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粘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ㄩㄥˋㄐㄧㄠㄕㄨㄟˇㄏㄨㄛˋ漿ㄐㄧㄤˋㄏㄨˊㄉㄥˇㄊㄨˊㄇㄛˇㄨˋㄆㄧㄣˇ使ㄕˇㄒㄧㄤㄐㄧㄝˊㄏㄜˊㄊㄨㄥˊㄋㄧㄢˊ」。ㄖㄨˊ:「ㄋㄧㄢˊㄏㄞˇㄅㄠˋ」、「ㄋㄧㄢˊㄧㄡˊㄆㄧㄠˋ」。
  2. ㄐㄧㄡㄔㄢˊㄦˊㄌㄧˊㄅㄨˋㄎㄞㄊㄨㄥˊㄋㄧㄢˊ」。ㄖㄨˊ:「ㄓㄜˋㄏㄞˊ˙ㄗㄓㄥˇㄊㄧㄢㄋㄧㄢˊ˙ㄓㄜㄇㄚ˙ㄇㄚㄅㄨˊㄈㄤˋ。」
  3. ㄒㄧㄥ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粘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nián
解釋:
  1. 膠附、黏貼。通「黏」。
    【例】粘貼、粘海報、粘郵票
  2. 姓。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粘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nián
解釋:
[動]
1.附著。同「黏」。如:「麥芽糖粘得她衣服都是。」唐.杜甫〈贈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韻〉:「稍稍息勞筋,網聚粘圓鯽。」宋.王禹偁〈杏花〉詩七首之一:「紅芳紫萼怯春寒,蓓蕾粘枝密作團。」
2.糊貼。同「黏」。如:「粘海報」、「粘郵票」。《喻世明言.卷二.陳御史巧勘金釵鈿》:「有些磨壞的去處,再把些飯兒粘得硬硬的,墨兒塗得黑黑的。」《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一:「恐店主人忘了,遂於沿路上令王吉于牆壁粘手榜。」
[名]
姓。如明代有粘鵬。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粘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附著。同「黏」。如:「麥芽糖粘得她衣服都是。」《玉篇.米部》:「粘,與黏同。」《集韻.平聲.鹽韻》:「粘,《說文》:『相箸也。』或从米。」唐.杜甫〈贈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韻〉詩:「稍稍息勞筋,網聚粘圓鯽。」宋.王禹偁〈杏花〉詩七首之一:「紅芳紫萼怯春寒,蓓蕾粘枝密作團。」《警世通言.卷一一.蘇知縣羅衫再合》:「我是一刀兩段的性子,不學那粘皮帶骨。」

2. 糊貼。同「黏」。如:「粘海報」、「粘郵票」。《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一:「恐店主人忘了,遂於沿路上令王吉于牆壁粘手榜。」《喻世明言.卷二.陳御史巧勘金釵鈿》:「有些磨壞的去處,再把些飯兒粘得硬硬的,墨兒塗得黑黑的。」《紅樓夢》第二二回:「便命速作一架小巧精緻圍屏燈來,設於當屋,命他姊妹各自暗暗的作了,寫出來粘於屏上。」

3. 膠稠有黏性。如:「他把糖和水加熱熬成粘稠的糖漿。」段注本《說文解字.禾部》:「秫,稷之粘者。」

4. 姓。如明代有粘鵬。

⇒作「」形時,為@A04770

注音: ㄋㄧㄢ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粘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