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量 - 教育百科
ˋ
  • 部首 ㄌㄧˇ
  • 部首外筆畫 5
  • 總筆畫 12
  • 漢語拼音 [一]liáng[二]liàng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ㄧㄡˊㄍㄨㄙㄨㄢˋㄦˊㄉㄜˊ˙ㄉㄜㄐㄧㄝˊㄍㄨㄛˇㄖㄨˊ:「ㄓㄨㄥˋㄌㄧㄤˋ」、「ㄈㄣˋㄌㄧㄤˋ」。
  2. ㄎㄜˇㄧˇㄖㄨㄥˊㄋㄚˋ˙ㄉㄜㄔㄥˊㄉㄨˋㄖㄨˊ:「ㄖㄨㄥˊㄌㄧㄤˋ」、「ㄐㄧㄡˇㄌㄧㄤˋ」、「ㄈㄢˋㄌㄧㄤˋ」。
  3. ㄖㄣˊㄎㄜˇㄧˇㄔㄥˊㄕㄡˋ˙ㄉㄜㄒㄧㄢˋㄉㄨˋㄖㄨˊ:「ㄉㄨˋㄌㄧㄤˋ」、「ㄑㄧˋㄌㄧㄤˋ」。
  4. ㄍㄨㄐㄧˋㄕㄣˇㄉㄨㄛˋㄖㄨˊ:「ㄅㄨˊㄗˋㄌㄧㄤˋㄌㄧˋ」、「ㄌㄧㄤˋㄌㄧˋㄦˊㄨㄟˊ」。
注音:
解釋:
  1. ㄍㄨㄙㄨㄢˋㄨˋㄊㄧˇ˙ㄉㄜㄔㄤˊㄉㄨㄢˇㄉㄚˋㄒㄧㄠˇㄑㄧㄥㄓㄨㄥˋㄏㄨㄛˋㄍㄠㄉㄧㄉㄥˇㄖㄨˊ:「ㄘㄜˋㄌㄧㄤˊ」、「ㄌㄧㄤˊㄕㄣ」、「ㄓㄤˋㄌㄧㄤˊ」、「ㄌㄧㄤˊㄨㄣㄉㄨˋ」。
  2. ㄕㄤㄓㄨㄛˊㄌㄩˋㄖㄨˊ:「ㄎㄠˇㄌㄧㄤˊ」、「ㄍㄨㄌㄧㄤˊ」、「ㄕㄤㄌㄧㄤ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量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liáng
解釋:
  1. 以儀器來計算物體的長短、大小、多少或高低等。
    【例】測量、量身高、量血壓 ◎
  2. 商酌、考慮。
    【例】忖量、商量
注音:
漢語拼音: liàng
解釋:
  1. 用作計算標準的容器,如斗、量杯等。
    【例】度量衡
  2. 數量、數目。
    【例】含量、流量、降雨量
  3. 能容納或承受的限度。
    【例】容量、器量
  4. 估計、審度。
    【例】不自量力、量入為出、量力而為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量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liáng
解釋:
[動]
1.以工具來計算物體的長短、大小或其他性質。如:「量身高」、「量溫度」、「量體重」。《莊子.胠篋》:「為之斗斛以量之,則並與斗斛而竊之。」
2.商酌、考慮。如:「考量」。《後漢書.卷六八.許劭傳》:「其多所裁量若此。」宋.朱熹〈有懷南軒老兄呈伯崇擇之二友〉詩二首之一:「惟應微密處,猶欲細商量。」
注音:
漢語拼音: liàng
解釋:
[名]
1.計算物體數量的器具。如斗、斛等。《廣韻.去聲.漾韻》:「量,合、斗、斛。」《漢書.卷二一.律歷志上》:「量者,龠、合、升、斗、斛也,所以量多少也。」
2.能容納事物的限度。如:「容量」、「器量」。《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時左將軍劉備以亮有殊量,乃三顧亮於草廬之中。」宋.劉子翬〈夜飲〉詩:「沉沉玉巵酒,量淺難負荷。」
3.數量、數目。如:「含量」、「流量」、「重量」、「降雨量」。
[動]
估計、審度。如:「不自量力」、「量入為出」。《孟子.公孫丑上》:「量敵而後進,慮勝而後會。」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量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量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liông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測出長度、體積、重量、溫度等等。
音讀: liōng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數目、份量。
  2. [[名] ] 氣度、肚量。
音讀: niû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測出長度、體積、重量、溫度等等。
音讀: niū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大的秤子。
  2. [[動] ] 測出重量。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量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量仔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