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匹茲堡大學圖書館資料使用研究〕 - 教育百科
使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Use of Library Materials: The Pittsburgh Library Use Study]
作者: 周曉雯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匹茲堡大學圖書館資料使用研究〕是由肯特(Allen Kent)等人於1968-1975年間合作進行的。其主要目的在於增進徵集資料之決策,決定淘汰(包含註銷及移置其他儲存空間)資料的時間,以及建立圖書館作業中使用資料之成本效益模式。該研究主要分為下列3大部分:
  (一)圖書使用研究:統計分析匹茲堡大學中奚爾曼圖書館(Hillman Library)1968-1975年間抽樣所得之館外流通紀錄、館內使用情形及館際互借紀錄,以了解圖書使用狀況。館外流通方面,該館館藏552,674冊圖書中,計有285,373冊圖書曾在研究期間內被外借,占總館藏量51.63%。而抽樣分析其中36,892冊圖書之流通紀錄,結果發現有39.8%,即14,697冊圖書於此7年內從未被借過;而讀者借閱當年或最近一年的書籍占總借閱量72.76%;1969年到館的書籍中,至1975年底不再流通的占39.8%;所以若一本書前一、二年內未被借閱,其外借機率將降至1/4,若前6年間都未被外借,則被借之機率則降至1/50;另抽樣瀏覽館內使用情形,發現館內使用的圖書中有75%亦曾被外借,因此館外流通應能充分有效的反映圖書的利用狀態;至於館際互借紀錄中,有99.6%館際互借的資料也被該館讀者所使用,而其中98.1%是指定參考書室之館藏。
  (二)期刊使用研究:研究分析匹茲堡大學物理、生命科學、工程、化學、電子計算機科學及數學等6個科技圖書館期刊使用數據,以對期刊使用狀況有所認知。於1975年秋季、1976年秋季及冬季、1977年冬季等時段,每週抽樣2-4小時,分別觀察6所圖書館期刊使用情形,共得到1,036種期刊之使用數據,再以SPSS統計套裝軟體分析處理所得資料,結果得知期刊使用率普遍不高,且館藏量愈大的圖書館,其不常被使用期刊所占的比例愈高(雖然館藏大小並非唯一因素);現期期刊是主要被使用的對象,而瀏覽是主要之使用方式;大約80%的期刊於2年後開始老化,期刊出刊後1年內被瀏覽的比例高達78.7%,第2至5年內被瀏覽的比例則驟降至16.9%;而最常被使用之期刊文獻,大多是當年及前5年的資料。
  (三)建立資料使用之成本效益模式:從分析徵集的情形,以及蒐集各相關成本價格之數據,計算圖書期刊平均使用成本。圖書方面,依美國國會圖書館分類法(Library of Congress Classification)各大類計算借閱成本,結果每一冊書借閱成本需1.4至3.13美元,共中最昂貴的是音樂類的資料;而期刊方面,不同學科圖書館期刊其使用成本亦不相同,最高的是數學圖書館,平均每種期刊每次使用成本高達10.07美元,而使用成本最低的是生命科學圖書館的期刊,平均每種期刊每次使用的成本僅需3.30美元,而6個圖書館合計,平均使用每種期刊每次的使用成本約4.45美元。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匹茲堡大學圖書館資料使用研究〕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