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借貸之物(天理教)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顏彩娥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借貸之物」是天理教的基本教理之一。認為人類能生存,能自由自在地生活,皆因蒙受父母神之全能祐護的關係。譬如與生死息息相關的呼吸作用、血液的循環、消化排泄系統的功能等皆是;一切維護人類生存的功能,皆在人們毫不自覺之中,分秒不停地循環不息,這既非人力所及,更非一己之力所能如何。依據[御筆先]告示:「世界萬物月日創,人體皆由月日貸」(六號一二○)。一八八九年六月一日的[御指圖]也有這樣告示:「人體,乃由神借貸之物,唯有心靈,方屬己有。」
  天理教認為,人體是父母神的貸物,是向父母神借用的,而自己的所有只有一顆心靈。身體既然是借用的,當然要順乎貸主的意思去使用,而唯有心靈、父母神允許可以自由使用,所以心是自己的所有。就因為心可以自由使用,所以人類恣心自在地追求順心如意的生活,致使人間形成了美的、善的,或喜怒哀樂、怨憎醜惡等千變萬化、多彩多姿的大千世界;也帶來了絢爛的物質文明,隨著也遺留副產物,如戰亂、爭鬥、汙染的世局。
  人體精巧的構造,微妙的機能,遠超乎人類的智慧與想像,永遠是凌駕在科學限界之上。所以人們對上天賦與的無價之寶貴生命和身體,應常懷感恩之心,善於依從貸主父母神的心意去使用五官、四肢和生殖工具,才是明智之舉,才是賢者,也才是實現康樂幸福人生的捷徑。俗語說:「順天者興,逆天者亡」其道理在此。
  天理教深信,由於人們不了解父母神意,也不知貸借物之教理,誤以為身體是自己的所有,於是過信人力與聰明才智,以本位主義的錯誤想法去使用身體,一心只為了追求自我的功名利祿而忙碌。逐漸地由「只為自己,不顧他人」的錯誤想法,演變成「為達成目的不擇手段」的偏激思想,徒增他人的痛苦,甚至傷天害理的勾當也毫不在乎。
  「天理昭昭,疏而不漏」,人們日日所想所為所言,無論善惡父母神全接納,然後「依心賜祐」,所以善則善報,惡則惡報。[御筆先]有如下的告示:「日月鑑定世人心,納後賜報與世人」(六號九八)。
  父母神憐憫世人的無知,不希望人們誤用身體,使身體的機件,沾滿心塵而發生故障,以致不管用。於是以天的書函,即痛苦煩惱的事、疾病等無聲之聲告誡人們改過自新。
  若徹悟「借貸之物」教理的人,知天賦乃天所賜予的才能,所以不會自負自滿,知神「依心賜祐」,所以待人接物矜重、率性,並知生命來自天,生死由不得人,所以常懷感謝與喜悅之心情。若能徹悟人生的真諦者,不會有不平不滿、憎惡怨恨或非分的要求,那麼康樂幸福的人生會不求自來。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借貸之物(天理教)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