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電子期刊系統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electronic journal systems
作者: 林巧敏
日期: 2012年10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資訊科技普及後,數位出版受到重視,電子期刊順勢興起,從起初的有限數量發展至今已有大幅成長。電子期刊由於檢索方便與易於取得全文,深受使用者歡迎,帶給出版社、代理商莫大商機。電子期刊不同於紙本期刊,必須藉由電腦與網路以儲存、組織與提供檢索取用,所以逐漸發展成為電子期刊、電子期刊資料庫與資訊系統。
臺灣從1970年期刊索引開始採用電腦作業,國家圖書館(簡稱國圖)編製發行《中華民國期刊論文索引》,其後1996年起,期刊全文朝向數位化發展,配合經濟部推動國家資訊基礎建設(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簡稱NII),國家圖書館提出「遠距圖書系統」計畫,將館藏的報刊數位化典藏,收錄以臺灣的學術性及專業刊物為主,兼及館藏重要之報刊,是國內最早發展之電子期刊系統。

  臺灣中文電子期刊系統的發展歷史,可分為下列四階段:(1)期刊索引資訊化時期:從1970年開始,國圖發展中華民國期刊論文索引;(2)期刊全文數位化時期:1996年國圖發展「遠距圖書系統」報刊數位典藏計畫;(3)期刊數位出版時期:2000年臺灣出現電子雜誌,如天下雜誌;(4)電子期刊系統時期:2002年華藝公司推出中文電子期刊服務系統。
目前臺灣較具規模之兩大電子期刊系統,一是源於2005年國圖合併「中華民國期刊論文索引影像系統」與「國家圖書館期刊目次服務系統」並更名為「中文期刊篇目索引系統」;系統採委外與凌網公司合作方式建置,主要收錄自民國59年以來,國圖館藏臺灣出版的中西文學術期刊、學報以及部分港澳地區出版的期刊約4800種,逾220萬筆資料,但僅280餘種期刊有線上全文,2009年凌網公司退出與國圖合作由國圖自行營運,採不收費服務,2010年該系統更名為「臺灣期刊論文索引系統」。另一為2002年華藝公司開始建置臺灣第一個商業化中文電子期刊系統「中文期刊電子服務系統」,收錄臺灣中文學術期刊600多種,2000年以後出版卷期之期刊皆可線上取得全文。國家圖書館與華藝公司兩大系統的建立與服務,開啓了臺灣電子期刊系統的新紀元。

  電子期刊出版形式多元,必須藉由網路傳遞與電腦處理,並附加各種稿件審查、內容管理與加值服務功能,設計良好之電子期刊系統應該包括下列功能:(1)論文與著作權徵集,如作者投稿、採訪收稿、期刊評閱審稿、文稿編輯製作與著作權授權;(2)期刊數位化作業;(3)系統詮釋資料(metadata)之建置與維護,如期刊分類、Metadata分析與登錄;(4)建置期刊資料庫;(5)資訊檢索與取用,如索引摘要、瀏覽、查詢、下載列印;(6)行銷推廣與客戶服務;(7)權利金給付與管理;(8)收費與帳務管理;(9)數位成品典藏與管理,如電子全文管理;(10)智財權管理;(11)加值服務,如個人化服務、新知通報、與其他網路資訊服務合作推廣。

  電子期刊系統的建置具有學術價值與豐富商機,成為現今學術傳播與數位出版的重要趨勢。王梅玲、徐嘉晧(2009)。臺灣中文電子期刊系統初探。臺灣圖書館管理季刊,5(2),77-92。
徐嘉晧(2009)。海峽兩岸中文電子期刊系統之比較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臺北市。
參考資料:
王梅玲、徐嘉晧(2009)。臺灣中文電子期刊系統初探。臺灣圖書館管理季刊,5(2),77-92。
徐嘉晧(2009)。海峽兩岸中文電子期刊系統之比較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臺北市。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電子期刊系統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