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南恩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Nunn, Thomas Percy
作者: 徐宗林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南恩(1870~1944)是英國當代著名的教育家。一九二○年,南恩以〔教育:其資料及首要原理〕(Education: Its Data and First Principles)一書的出版而名譟一時;該書從一九二○年至一九五六年間,先後印行了二十餘版,部分內容並經過重行修訂,所以該書的影響力,不容忽視。南恩曾任倫敦大學教授,並擔任倫敦大學教育研究所主任多年,在當時英國教育界頗負盛名。
  西哲亞里斯多德(Aristotle, 384~322 B.C.)曾經說過,每一種學藝都以善為目的,教育既是一種學藝,自然也應為了善而實施。以往有人說教育是為了培養良好的品德,也有人主張教育是為了準備個人完滿的生活,或是認為教育是為了造就強健的身體及健全的心靈,但是如果對各項教育目的,作一仔細的分析,就會發現不同的意見,各說各話,不易得出一個共同認可的說法。南恩以為教育的基礎,還是要回歸於人的生活,因此任何堅實的教育目的,都必須與生活發生關聯,與生活的理想有所配合。南恩以為:由於社會的高度組織化,個人生活的各方面皆受社會生活的影響;且近代生活中,國家已經成為超乎個人的實體,個人的重要性,實有被貶低的趨勢。然而,真正能夠在社會生活中具有代表性的,還是赤裸裸的個體實在,社會乃係個人的集合。是故,真正的教育對象還是要落在個體卓越性的養成上。南恩以為這樣的教育觀,並不完全排斥社會責任的重要性,也不抗拒社會傳統的需要性,更不排斥宗教對個人卓越發展的價值。這種強調個人高度優越性的發展,顯然是不贊同將個人的價值予以犧牲。南恩強調真正的教育,不是為每一個人提供一致的生活理想,而是為各個個體提供出良好的條件,使個性得到最完善的發展,使個人的稟賦能為社會作出最佳的奉獻。南恩也認識到,真正的個性要得到充分的發展及實現,只有在社會環境中才有可能;唯有在社會環境之中,個性才能獲得共同利益及共同活動的滋補,沒有社會的滋養,個性實難以開花結果。「個人對他所處時代的態度就是個性;個人單獨存在時,絕對不是一個人而已。」在共同生活的基礎上,留給個性發展的空間而不受外在的抑制,進而使個性得到最佳的發展,乃是南恩所嚮往的教育理想。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南恩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