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順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沿ㄧㄢˊㄒㄩㄣˊㄩˇㄋㄧˋㄒㄧㄤㄉㄨㄟˋㄖㄨˊ:「ㄕㄨㄣˋㄈㄥ」、「ㄕㄨㄣˋㄌㄧㄡˊ」、「ㄕㄨㄣˋㄒㄩˋ」。
  2. ㄗㄨㄣㄒㄩㄣˊㄈㄨˊㄘㄨㄥˊㄖㄨˊ:「ㄍㄨㄟㄕㄨㄣˋ」、「ㄕㄨㄣˋㄘㄨㄥˊ」、「ㄕㄨㄣˋㄌㄧˇㄔㄥˊㄓㄤ」。
  3. ㄙㄨㄟˊㄖㄨˊ:「ㄕㄨㄣˋㄎㄡˇ」、「ㄕㄨㄣˋㄕㄡˇ」、「ㄕㄨㄣˋㄧㄥˋ」。
  4. ㄍㄤㄏㄠˇㄐㄧㄡˋ便ㄅㄧㄢˋㄖㄨˊ:「ㄕㄨㄣˋ便ㄅㄧㄢˋ」、「ㄕㄨㄣˋㄌㄨˋ」。
  5. ㄕˋㄏㄜˊㄖㄨˊㄧˋㄖㄨˊ:「ㄕㄨㄣˋㄒㄧㄣ」、「ㄕㄨㄣˋㄧㄢˇ」、「ㄋㄧㄢˋㄑㄧˇㄌㄞˊㄏㄣˇㄕㄨㄣˋㄎㄡˇ」、「ㄓㄜˋㄅㄧˇㄩㄥˋㄑㄧˇㄌㄞˊㄏㄣˇㄕㄨㄣˋㄕㄡˇ。」
  6. ㄊㄨㄥㄔㄤˋㄖㄨˊ:「ㄊㄨㄥㄕㄨㄣˋ」、「ㄕㄨㄣˋㄔㄤˋ」。
  7. ㄓㄥˇㄌㄧˇㄖㄨˊ:「ㄋㄚˊㄅㄚˇㄕㄨ˙ㄗㄅㄚˇㄊㄡˊㄈㄚˇㄕㄨㄣˋㄕㄨㄣ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順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ùn
解釋:
  1. 沿著同一方向、序次。與「逆」相對。
    【例】順風、順流、順序
  2. 沿、循。
    【例】順著這條河走。
  3. 趁便。
    【例】順便、順道、順路
  4. 依序整理。
    【例】頭髮被吹亂了,得順一順。
  5. 依從、歸服。
    【例】順從、歸順
  6. 合意、不違逆。
    【例】順心、順眼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順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ùn
解釋:
[動]
1.遵循。如:「順序」。《詩經.魯頌.泮水》:「順此長道,屈此群醜。」
2.依從。宋.司馬光〈訓儉示康〉:「亦不敢服垢弊以矯俗干名,但順吾性而已。」
3.沿著同一個方向。如:「順風」、「順水」、「順流」。
4.歸服。如:「歸順」。《孟子.公孫丑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5.適合、不違逆。如:「順心」、「順眼」。
6.整理。如:「把頭髮順一順。」
7.趁便。如:「順便」、「順道」。
[形]
1.調和的。如:「風調雨順」。
2.流利、通暢。如:「通順」。唐.韓愈〈南陽樊紹述墓志銘〉:「文從字順各識識。」
[副]
依序。《左傳.定公八年》:「冬十月,順祀先公而祈焉。」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順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順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sūn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依從。
  2. [[動] ] 沿著同一個方向。
  3. [[形] ] 流暢。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順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道理,合理。《說文解字.頁部》:「順,理也。」《左傳.隱公三年》:「君義、臣行、父慈、子孝、兄愛、弟敬,所謂六順也。」《漢書.卷四.文帝紀》:「孝悌,天下之大順也。力田,為生之本也。」

2. 依循,延著同一方向。如:「順序」、「順風」。漢.劉熙《釋名.釋言語》:「順,循也。循其理也。」《詩經.魯頌.泮水》:「順彼長道,屈此群醜。」宋.蘇軾〈赤壁賦〉:「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

3. 遵從。《玉篇.頁部》:「順,從也。」《詩經.大雅.皇矣》:「不識不知,順帝之則。」宋.司馬光〈訓儉示康〉:「亦不敢服垢弊以矯俗干名,但順吾性而已。」

4. 歸服。如:「歸順」。《禮記.月令》:「詰誅暴慢,以明好惡,順彼遠方。」漢.鄭玄.注:「順,猶服也。」《孟子.公孫丑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5. 適合、不違逆。如:「順眼」。《兒女英雄傳》第二二回:「其實咱們離開不到一年,瞧瞧你們在外頭,倒碰出多少不順心的事來。」

6. 整理。如:「順理毛髮」、「把頭髮順一順。」

7. 趁便、趁勢。如:「順便」、「順手牽羊」。《孝經.事君章》:「將順其美,匡救其惡,故上下能相親也。」晉.孫綽〈望海賦〉:「各資順勢,雙帆同懸。」

8. 調和。如:「風調雨順」。《舊唐書.卷五一.后妃列傳上.太宗賢妃徐氏》:「自貞觀已來,二十有二載,風調雨順,年登歲稔,人無水旱之弊,國無饑謹之災。」

9. 流利、通暢。如:「通順」。唐.韓愈〈南陽樊紹述墓誌銘〉:「文從字順各識職,有欲求之此其躅。」

10. 依序。《左傳.定公八年》:「冬十月,順祀先公而祈焉。」

注音: ㄕㄨㄣ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順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