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恁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rèn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恁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rèn |
解釋:
[動] 思、念。《文選.班固.典引》:「若然受之,宜亦懃恁旅力。」宋.王安石〈酬王伯虎〉詩:「徂年幸未暮,此意可勤恁。」 [代] 1.哪。如:「恁時」。元.馬致遠《漢宮秋》第三折:「若是他不戀恁春風畫堂,我便官封你一字王。」 2.什麼、何。《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一:「我歇之後,有恁人在此房中安歇?」 3.如此、這樣。如:「恁的」、「恁般」。宋.歐陽修〈玉樓春.酒美春濃花世界〉詞:「已去少年無計奈,且願芳心長恁在。」明.湯顯祖《牡丹亭》第七齣:「昔氏賢文,把人禁殺,恁時節則好教鸚哥喚茶。」 4.怎麼。如:「恁麼」。《水滸傳》第三回:「你也須認的洒家,卻恁地教甚麼人在間壁吱吱的哭,攪俺弟兄們吃酒?」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nín |
解釋:
[代] 第二人稱。通「你」、「您」。《董西廂》卷四:「說恁心聰,算來有分咱家共。」明.王世貞《鳴鳳記》第一四齣:「縱然恁哀鳴千狀,我此心斷易不轉。」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恁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對應華語: | 這麼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恁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
lín
|
解釋: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_恁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ㄖㄣˋ 1. 思、念。《後漢書.卷四○.班彪列傳下》:「若然受之,宜亦懃恁旅力。」宋.王安石〈酬王伯虎〉詩:「徂年幸未暮,此意可勤恁。」 2. 代詞: ⑴ 此;這。清.劉淇《助字辨略》卷三:「恁,方言此也。」宋.柳永〈受恩深.雅致裝庭宇〉詞:「待宴賞重陽,恁時盡把芳心吐。」元.馬致遠《漢宮秋》第三折:「若是他不戀恁春風畫堂,我便官封你一字王。」 ⑵ 什麼;何。《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一:「我歇之後,有恁人在此房中安歇?」 ⑶ 如此;這樣。如:「恁的」、「恁般」。宋.歐陽修〈玉樓春.酒美春濃花世界〉詞:「已去少年無計奈,且願芳心長恁在。」明.湯顯祖《牡丹亭》第七齣:「昔氏賢文,把人禁殺,恁時節則好教鸚哥喚茶。」 ⑷ 怎麼。如:「恁麼」。《水滸傳》第三回:「你也須認的灑家,卻恁地教甚麼人在間壁吱吱的哭,攪俺弟兄們吃酒?」明.劉兌《金童玉女嬌紅記》:「羞答答的看他恁麼。」 ㈡ㄋㄧㄣˊ 第二人稱。通「你」、「您」。《董西廂》卷四:「說恁心聰,算來有分咱家共。」明.王世貞《鳴鳳記》第一四齣:「縱然恁哀鳴千狀,我此心斷易不轉。」 |
|
注音: | ㈠ㄖㄣˋ ㈡ㄋㄧㄣˊ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恁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