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吸菸與健康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moking and Health
作者: 李景美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在哥倫布(C. Columbus)發現美洲新大陸的時候,也同時發現了許多新奇的事,其中一項就是發現了一種奇特的草-菸草。菸草會使人上癮,香菸是目前使用菸草最普遍的形式,其次是雪茄、菸斗、咀嚼的菸葉與鼻煙。
  吸菸會危害健康已經是不容置疑的事實。在構成香菸的氣體和顆粒中,所含有的成分超過四千種,其中至少有二百種的成分會危害人體健康,尤以一氧化碳、尼古丁、焦油和刺激物質為甚,分述如下:
  1.一氧化碳:為一種無色、無臭的氣體,由不完全燃燒所產生,在香菸的煙中約含有百分之三至五。一氧化碳最主要的危害,是它極易和人體血紅素結合,其與血紅素的結合力為氧和血紅素結合力量的二百一十倍,是以會嚴重阻礙血紅素攜帶氧氣到全身的功能,致使心臟和其他組織可用的氧氣減少。
  2.尼古丁(nicotine):是一種生物鹼物質,它在香菸中的含量依菸草種類和吸菸方式而不同,會對人體的各種組織產生廣泛而複雜的作用。尼古丁對於中樞神經系統會產生興奮作用,造成心跳加速、血壓增高、心臟輸出加大、心律不整。尼古丁亦會使吸菸者上癮而不易戒除。
  3.焦油(tar):是一種黑褐色的黏性物質,其中所含的多環芳香碳氫類物質,被認為是致癌物。焦油、氰氫酸、菸煙等之合成物會聚積、覆蓋於支氣管中,傷害纖毛活動,引發菸咳(smoker's cough)。
  4.刺激物質:香菸燃燒所產生的氣態刺激物質包括氰氫酸、丙烯醛、氨、甲醛、乙醛等,這些刺激物質不但會對眼、鼻、咽喉產生刺激,吸入人體內後更會抑制呼吸道纖毛清除異物的作用,並抑制肺內白血球吞噬細胞的作用,也會刺激支氣管黏膜下腺體的分泌,導致支氣管炎的發生。
  根據學者專家的研究,吸菸對人體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吸菸對健康的危害主要包括下列幾項。
  1.增加疾病和死亡率:吸菸與許多疾病的發生與死亡有關,特別是癌症(如肺癌、喉癌、口腔癌、食道癌、膀胱癌等)、心血管系統疾病(如動脈硬化、心臟病、中風等)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如支氣管炎、肺氣腫等)。
  2.影響孕婦的懷孕和分娩:吸菸婦女所生嬰兒的體重較不吸菸婦女所生者為低,另吸菸也與懷孕及分娩併發症有關,包括胎盤早期剝離、早期破水、妊娠出血、早產及流產等。
  3.父母吸菸會影響子女的健康:母親若在哺乳期間吸菸,菸中有害物質會滲入乳汁中,對嬰兒的健康產生不良影響。此外,雙親的吸菸習慣與嬰兒罹患支氣管炎及肺炎之間有顯著關係,雙親的吸菸習慣亦容易感染其子女。
  4.吸菸會增加事故傷害:臺灣地區近年來火災發生頻仍,平均每五次火災,就有一次肇因於吸菸。香菸的溫度非常高,隨著人們到處走動,如不小心掉到易燃物品上,極易引發火災。此外,吸菸者如在床上吸菸,或在瓦斯漏氣的地方吸菸,亦易引發火災。
  吸菸者不僅危害自己的健康,同時也會使周遭空氣受到汙染,使不吸菸者也吸入含有尼古丁及一氧化碳的菸煙,成為被動吸菸者。吸二手菸者同樣會罹患吸菸所帶來的各種疾病。吸菸是具有危險性的不良習慣,也是公共衛生的頭號敵人,為了保障人人都有呼吸清新空氣的權利,戒菸、拒菸應是當務之急。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吸菸與健康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