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歎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ㄒㄧㄣㄓㄨㄥㄒㄧˇㄩㄝˋㄈㄚㄦˊㄧㄣˊㄩㄥˇㄖㄨˊ:「ㄧㄣˊㄊㄢˋ」、「ㄩㄥˇㄊㄢˋ」。
  2. ㄗㄢˋㄇㄟˇㄖㄨˊ:「ㄊㄢˋㄕㄤˇ」、「ㄐㄧㄥㄊㄢˋ」、「ㄗㄢˋㄊㄢˋ」、「ㄊㄢˋㄨㄟˊㄍㄨㄢㄓˇ」。
  3. ㄈㄚㄒㄧㄝˋㄒㄧㄣㄓㄨㄥㄩˋㄇㄣˋㄍㄢˇㄕㄤㄦˊㄏㄨㄔㄨㄔㄤˊㄑㄧˋㄖㄨˊ:「ㄅㄟㄊㄢˋ」、「ㄊㄢˋㄑㄧˋ」、「ㄧㄤˇㄊㄧㄢㄔㄤˊㄊㄢ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歎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tàn
解釋:
  1. 心中喜悅,發而吟詠。
    【例】吟歎、詠歎
  2. 讚美。
    【例】歎賞
  3. 嘆息。通「嘆」。
    【例】悲歎、嗟歎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歎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tàn
解釋:
[動]
1.心中喜悅,發而吟詠。如:「吟歎」、「詠歎」。《禮記.樂記》:「清廟之瑟,朱弦而疏越,壹倡而三歎,有遺音者矣。」
2.讚美。如:「歎賞」。《禮記.郊特牲》:「賓入大門而奏肆夏,示易以敬也。卒爵而樂闋,孔子屢歎之。」漢.鄭玄.注:「美此禮也。」漢.無名氏〈四坐且莫諠〉詩:「從風入君懷,四坐莫不歎。」
3.嘆息。通「嘆」。如:「悲歎」、「嗟歎」。《封神演義》第一回:「上天垂象皆如此,徒令英雄歎不平。」
[名]
古代的一種詩歌體裁。如《樂府詩集》收有〈古遺歎〉、〈昭君歎〉等是。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歎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hàn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歎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吟詠。《說文解字.欠部》:「歎,吟也。」晉.陸機〈擬涉江采芙蓉〉詩:「沉思鍾萬里,躑躅獨吟歎。」唐.韓愈〈上巳日燕太學聽彈琴詩序〉:「追三代之遺音,想舞雩之詠歎。及暮而退,皆充然若有得也。」

2. 讚美。《禮記.郊特牲》:「賓入大門而奏肆夏,示易以敬也。卒爵而樂闋,孔子屢歎之。」漢.鄭玄.注:「美此禮也。」《石倉歷代詩選.卷一.古詩一.漢五言詩外篇.四坐且莫諠》:「從風入君懷,四坐莫不歎。」《文明小史》第三五回:「六人上岸閒遊,山水佳麗,街道潔淨,覺得勝中國十倍,大家歎賞不絕。」

3. 嘆息。通「嘆」。《晉書.卷九四.隱逸列傳.夏統》:「又孝女曹娥年甫十四,貞順之德過越梁宋。其父墮江不得屍,娥仰天哀號,中流悲歎,便投水而死。」《紅樓夢》第一回:「雨村吟罷,因又思及平生抱負苦未逢時,乃又搔首對天長歎。」

4. 古代一種詩歌體裁。如樂府詩集收有〈古遺歎〉、〈昭君歎〉等是。

注音: ㄊㄢ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歎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