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帕薩喀牙舞曲 - 教育百科
帕 | |
薩 | |
喀 | |
牙 | |
舞 | |
曲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Passacaille (Passacaglia) |
作者: | 李小華 |
日期: | 2004年11月 |
出處: | 舞蹈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樂舞類型名。「Passacaille」一字為法國用法,在義大利則稱謂「Passacaglia」,是巴洛克時期一種三拍子舞蹈,出現於十七世紀初期,應用頑固低音伴奏〔見頑固低音〕。關於帕薩喀牙最早的記載是在1606年義大利人蒙德沙爾托(Girolano Montesardo)所寫的西班牙吉他演奏技巧譜例中,有奇亞可娜(Ciaccona)和帕薩喀牙(Passa caglio)兩種樂曲。奇亞可娜是巴利托舞曲(Balleto)之一種,帕薩喀牙是一種類似前奏;用以連接歌曲與歌曲之過門或舞蹈演出前之前奏曲,這兩種樂曲常常連接在一起演奏。因此不論是西班牙文的Passacaille 或義大利文的Passacaglio,開始時,它應是一種樂曲而不是舞蹈。十七世紀初期帕薩喀牙舞傳入法國,當時的作曲家如高提耶(Denis Gaultier),尚邦尼耶爾(Jacques Champion de Chambonnières)庫普蘭(Francois Couperin, 1668-1733)開始寫作,帕薩喀牙舞曲並把它納入巴洛克時期的舞蹈組曲中。法國宮廷舞蹈樂師及作曲家盧利(J. B. Lully, 1632-1687)是第一位把帕薩卡利舞搬上舞台演出的人,在他的歌劇作品中,其中有四部作品的結局都排有大場面的帕薩喀牙舞。這些舞蹈都是三拍子,形式長大,樂曲以小調為主。音樂起源於後半拍,速度較夏康舞(Chaconne)慢。表演者沒有一定的角色限制,可以是男或女、英雄、小丑或神話中的巨人。十八世紀早期「富伊葉特舞譜」(Feuillet Notation)記錄了六首帕薩喀牙舞,包括單人及雙人舞。單人舞全由女性舞者獨舞。繼盧利之後的巴洛克作曲家如侃普拉(André Campra, 1660-1744)、拉摩(Jean-Philippe Rameau, 1683-1764)都愛創作帕薩喀牙舞曲,莫札特(W. A. Mozart, 1756-1791)也曾寫了一首帕薩喀利舞曲於他的芭蕾音樂中。 |
|
參照: Don Michael Randel Ed.《The New Harvard Dictionary of Music》1986.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帕薩喀牙舞曲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