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培布羅族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Pueblo Indians
作者: 張巧惠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族名。美國西南印地安人中,由複合住家(用曬乾的泥磚建成)組成的部落。此為一集合名詞,西班牙人給予培布羅之名指兩層甚至多層房子組成之印地安人小社區。房子由熟石膏和柱子蓋成,用梯子通過平的屋頂以到達上層的房間,如同地下禮堂基瓦(Kiva)。居住在新墨西哥州里約格蘭(Rio Grande)和小科羅拉多河上游、亞利桑那州及科羅拉多州,最主要的部族為尊尼族(Zuni,他們的建築物甚至高到五層樓)、霍比族(Hopi)和其他培布羅族。在公元1940年,一萬五千人的那瓦荷族(Navajo)和阿帕契族(Apaches),居住在二十六個用磚或石頭造的部落小城鎮,他們一個家庭住一個房子,但都受到培布羅印地安文化的影響。在公元1100-1400年,建造大的公用住宅,如在新墨西哥州和科羅拉多州曾有八百個房間的建築物,其廢墟仍存留。1540年西班牙人發現在哈偉喀(Hawikuh)的尊尼族有兩百個家庭住在三層樓建築物。證據顯示培布羅印地安人係來自墨西哥托帖克印地安人(Toltec),為馬雅(Maya)和托帖克文化,從猶加敦(Yucatan)北邊通過墨西哥到亞利桑那州和新墨西哥州,經長時間逐漸延伸而來。以神職和治療社會制度,發展出一神權政體,所有培布羅部落都保存精巧的典禮。玉蜀黍(Maize)係神聖表徵,帶來司雨水和穀物豐饒特色的舞蹈和儀式。在十五個祭司團之首,四個司雨祭司團與四個基本方位結合,而由一位叫做「太陽之發言者」的祭司觀看所有的慶典,使其都能在良辰吉日舉行。成年男子屬於卡奇那神靈(Kachinas)社團。卡奇那(祖先神靈)以面具舞者,參加大多數的儀式,叫寇薛爾(Koshare)、庫瑞那(Kurena)或可依希(Koyemshi)的舞蹈小丑經常伴隨他們。神壇用彩色泥土的地上圖案加繪象徵符號及用於醫療社團的沙土繪畫〔見那瓦荷族(Navajo)〕建成。部落都擁有神聖之「束」叫麥兒(Mile),為含有生命必要品如麥粉、花粉、種子等。培布羅族崇拜祖先和深信自然神明如玉米、雨、狩獵之神,以及多數原始宗教都有的生命力量「瑪那」(mana)。
參照: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培布羅族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