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姥 - 教育百科
ˇ
  • 部首 ㄋㄩˇ
  • 部首外筆畫 6
  • 總筆畫 9
  • 漢語拼音 [一]mǔ[二]lǎo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同「姆」。
注音:
漢語拼音: lǎo
解釋:
  1. →姥姥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姥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1.替人養育或照顧小孩的婦人。同「姆」。如:「保姥」、「乳姥」。
2.老婦。《晉書.卷八○.王羲之傳》:「會稽有孤居姥養一鵝,善鳴,求市未能得。」
注音:
漢語拼音: lǎo
解釋:
參見「姥姥」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姥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ㄇㄨˇ

1. 老婦。《集韻.上聲.姥韻》:「姥,女老稱。」《晉書.卷八○.列傳.王羲之》:「會稽有孤居姥養一鵝,善鳴,求市未能得。」《二刻拍案驚奇》卷七:「只見門外一個老姥走將進來,手中拿著一個小榼兒。」

2. 母親或配偶之母親。《樂府詩集.卷七三.雜曲歌辭一三.古辭.焦仲卿妻》:「便可白公姥,及時相遣歸。」南朝梁.武帝〈注解大品經序〉:「值大寶而不取,遇深經而不求。亦何異窮子反走於宅中,獨姥掩目於道上。」

3. 妻子。《藝文類聚.卷三五.人部一九.妒》引《妒記》:「夫人知以諷己,乃問:『誰撰此詩?』答云:『周公。』夫人曰:『周公是男子,相為爾,若使周姥撰詩,當無此也。』」

4. 替人養育或照顧小孩之婦人。同「姆」。如:「保姥」、「乳姥」。

㈡ㄌㄠˇ

「姥姥」:

1. 對年老婦人之尊稱。《二刻拍案驚奇》卷三二:「見話得有枝有葉,就問道:『姥姥何處來的,曉得這樣事?』婦人道:『你不要管我來處去處。』」《紅樓夢》第六回:「劉姥姥只得蹭上來說:『太爺們納福。』」或稱為「嬤嬤」、「嬤姆」、「老老」。

2. 北方人對外祖母之稱呼。如:「今天姥姥帶我上街,買了一串糖葫蘆給我吃。」或作「老老」、「佬佬」、「嫽嫽」。

3. 北方人對產婆之稱呼。《兒女英雄傳》第三九回:「還是你乾女兒說,別是胎氣罷,怎麼著,她就給她找了個姥姥來瞧了。」

注音: ㈠ㄇㄨˇ ㈡ㄌㄠ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姥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