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威爾遜 - 教育百科
ˇ
ˋ
  • 漢語拼音 wēi ěr sùn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wēi ěr sùn
解釋:
人名。(西元1856~1924)美國第二十八任總統。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參加協約國,對德宣戰,獲得勝利。戰後和會在巴黎召開,威爾遜提出「無勝利的和平」和「民族自決」的口號,備受世人讚譽,更發表著名的「十四點和平計畫」,於西元一九二○年組織國際聯盟。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Wilson, Thomas Woodrow
作者: 林萬義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威爾遜(1856~1924)出生於美國維吉尼亞州斯坦頓(Staunton, Virginia),是教育家及美國第二十八任總統。
  威爾遜於一八七四年進入北卡羅萊納州戴維森學院(Davidson College, North Carolina),因遷居而於次年轉到紐澤西學院(The College of New Jersey)就讀,該學院即現在的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前身。一八七九年,獲得學士學位。同年秋季,進入維吉尼亞大學法學院(The Law School of the University of Virginia)就讀,一八八○年底,因健康不佳而退學,在家中自修一段時日後,於一八八二年六月在亞特蘭大城(Atlanta)開設法律事務所。翌年九月進入約翰.霍布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任教。威爾遜在一八八五年,撰述第一本專著〔國會制政府〕(Congressional Covernment)。該篇論文使他在翌年獲得約翰.霍布金斯大學頒授給他博士學位。後來威爾遜應聘到位在費城(Philadelphia)附近的布林.莫爾學院(Bryn Mawr College)擔任歷史學副教授。一八八八年轉任教職於康乃狄克州的衛斯理揚大學(Wesleyan University in Connecticut State),獲聘為教授。一八九○年,他應普林斯頓大學之聘擔任教學。一九○二年,當選為普林斯頓大學校長,是該校第一位非神職人員的校長。在此以前,他是約翰.霍布金斯大學的常任講師(A regular lecturer),並至少有七次受邀擔任大學校長。他是一位成功教授,並且由於他著作豐碩,對美國與英國政治制度的領導權之見解甚為卓越,足見威爾遜在學術上的成就不凡。
  在他執掌普林斯頓大學校政期間(1902~1910),首先改進了教學法,實施導師制度,徹底改革課程,使普大之學術水準有了顯著的進步。但在改變學生社團活動及有關新研究學院設置問題上,卻遭到反對。
  一九一○年春季獲得紐澤西州民主黨提名參選州長,結果以壓倒性的勝利當選。他在州長任內(1911~1913年)對州議會大力施壓,迫使通過許多改革方案,如:直接初選、有效立法管制公用事業、勞工賠償、市政改革、重組學校制度等。
  一九一二年,威爾遜贏得了美國民主黨的總統提名,當選為美國第二十八任總統(1913~1921)。上任後,即打破美國總統的先例,親自出席聯邦參眾兩院聯席會議。他也力圖能領導立法,實施了「新自由」(The New Freedom Program)政綱,進行關稅改革,銀行及貨幣改革,反托拉斯改革,開創政府干預的新時代。
  一九一四年八月,第一次世界大戰在歐洲爆發,美國要求中立,然而迫於形勢,在一九一七年四月終於對德國宣戰。一九一八年秋季,德國求和。十一月正式簽訂停戰協定。一九一九年元月,和平會議(The Peace Conference)在巴黎召開,主要決定都是由四巨頭(the so-called Big Four):威爾遜、英國首相勞合.喬治(David Lloyd George)、法國總理克里蒙梭(Georges Clemenceau)及義大利總理奧蘭多(Uittorio Orlando)所決定。威爾遜無疑是最重要的人物,對德國和約內容為:阻止德國受瓜分,協助建立新波蘭,殖民地託管原則,保證普遍裁軍。威爾遜強力創立國際聯盟(the League of Nations)來執行此項條約,以防止未來的世界戰爭。
  一九二○年十一月,美國新總統哈定(Warren G. Harding)上任後,立即單獨與德國訂立和約,明白表示美國永不加入國際聯盟。
  威爾遜的主要論著計有:〔國家〕(The State, 1889)、〔分裂與復合〕(Division and Reunion, 1893)、〔美國人民史〕(History of the American People, 1902)。他在一九二○年底,獲頒一九一九年諾貝爾和平獎(the Nobel Peace Prize)。一九二四年二月他逝世於美國首都華盛頓,享年六十八歲。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威爾遜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