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祝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祝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zhù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祝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zhù |
解釋:
[名] 1.祭祀時主持祭禮的人。《禮記.曾子問》:「祫祭於祖,則祝迎四廟之主。」 2.寺廟主持人。如:「廟祝」。 3.祭祀所唸的禱告詞。《漢書.卷六三.武五子傳.戾太子劉據傳》:「為立禖,使東方朔、枚皋作禖祝。」《遼史.卷四九.禮志一》:「閤門使讀祝訖,復位坐。」 4.姓。如春秋時魏國有祝侘。 [動] 1.祈禱、祈求。如:「祝福」、「祝平安快樂」。 2.慶賀、頌賀。如:「慶祝」、「祝賀」。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祝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祝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
tsiok
|
解釋:
|
|
音讀: | Tsiok |
解釋: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_祝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祭禮主持人。《說文解字.示部》:「祝,祭主贊詞者。」《禮記.曾子問》:「祫祭於祖,則祝迎四廟之祖。」《莊子.逍遙遊》:「庖人雖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2. 主管廟內香火等事務之人。《水滸傳》第二回:「你可今晚先去,分付廟祝,教他來日早些開廟門。」《西遊記》第一五回:「只因累歲屯邅,遭喪失火,到此沒了下梢,故充為廟祝,侍奉香火。」 3. 祭禱詞。《禮記.禮運》:「脩其祝嘏,以降上神與其先祖。」《漢書.卷六三.武五子傳.戾太子劉據》:「為立禖,使東方朔、枚皋作禖祝。」《遼史.卷四十九.禮志一》:「閤門使讀祝訖,復位坐。」 4. 祈禱、祈求。如:「祝平安快樂」。《大唐三藏取經詩話下》:「面向西竺雞足山禱祝,求請法教。《儒林外史》第四八回:「賢姪,當初令堂老夫人守節,鄰家失火,令堂對天祝告,反風滅火,天下皆聞。」 5. 慶賀。如:「慶祝」、「祝賀」。唐.杜牧〈春日言懷寄虢州李常侍十韻〉:「無計披清裁,唯持祝壽觴。」《紅樓夢》第五七回:「目今是薛姨媽的生日,自賈母起,諸人皆有祝賀之禮。」 6. 斷。《字彙.示部》:「祝,斷也。」《穀梁傳.哀公十三年》:「吳,夷狄之國也,祝髮文身。」《五燈會元.卷十八.空室智通道人》:「未幾厭世相,還家求祝髮,父難之,遂清修。」 7. 姓。如春秋魏有祝侘、明代有祝允明。 |
|
注音: | ㄓㄨˋ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祝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