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導卡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Guide Gard
作者: 莊道明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導卡顧名思義乃是導引卡片的意思。在傳統圖書館或檔案室中,為方便資料的查詢,而製作了卡片型的目錄。排列整齊的卡片盒內,為方便卡片的查詢、在某些特定的卡片區段放置一些具有指引性的特殊卡片,以便查卡人能快速搜尋卡片。由於每張導卡均用以指引後列卡片之類別及項目,使讀者在使用卡片目錄時,藉由導卡的指引,可直接跳躍至所要找的卡片位置,而不必須逐一翻檢每張卡片。
  導卡與一般的卡片大小相同,唯在導卡上端處突出一段空白方格,用以書寫指引的文字內容。因其形狀類似人的牙齒,因而稱之為齒或段。依據卡片長度可分割出單齒、2齒、3齒、4齒、5齒、及10齒等。母張導卡只能有一齒,每齒的位置各不相同。由於卡片長度有限,因此齒數目越多,每一個齒的寬度就越小,可以書寫的文字數目也就相對減少。無論幾齒的導卡,均以組為單位。一組單齒的導卡便只有一張,一組5齒的導卡則共有5張。由於每張導卡上只有一齒且突出的位置各不相同,為便於稱呼,第一張便稱為五分一,表示該齒的位置位於5個齒的最左端。其次第二張稱為五分二,表示該齒突出的位置位於5個齒左邊第二位,餘此類推。同理,10齒的導卡一組共有10張,第一張為十分一,第二張則為十分二等類推。在製作及插入導卡時,需依照齒的位置由左至右逐一填寫及置入。
  導卡除了用齒做為指引的功能外,亦可用不同的顏色來區別不同性質或供類別的顯示與需要。導卡常用的顏色有粉紅、米黃、淺綠、淺藍及白色等。這些顏色可以用來區別不同業務的性質,或用以顯示分類的屬性。例如以紅色代表「類」或學校一級單位的檔案;黃色代表「綱」或學校二級單位資料;綠色代表「目」或學校三級單位的資料;藍色代表 「節」或學校基層單位的資料等。顏色的選用最重要是其代表性要能一致,否則將導致前後不一的混亂結果。一般情況是採單一種色系,與一般白色的卡片區別即可。
  目前市面上導卡的產品,為了堅固耐用,並延長其使用壽命,除了用磅數較高的紙質製作外,往往還外加一層透明的塑膠護套。此外,一種標榜可永久使用的永久導卡,卡身以ABS塑鋼製成,齒上的標示採可抽取式,可以依需要任意更換標示,較之傳統的紙質導卡,更具靈活性且更耐用。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導卡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