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尚齒 - 教育百科
ˋ
ˇ
  • 漢語拼音 shàng ch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àng chǐ
解釋:
尊奉年高的人使居上。《禮記.祭義》:「殷人貴富而尚齒,周人貴親而尚齒。」《莊子.天道》:「鄉黨尚齒,行事尚賢,大道之序也。」也作「尚年」。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尚齒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陳章錫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尚齒指尊重並禮遇年長的人。〔禮記‧祭義〕中載:「昔者有虞氏貴德而尚齒,夏后氏貴爵而尚齒,殷人貴富而尚齒,周人貴親而尚齒。虞、夏、殷、周,天下之盛王也,未有遺年者。年之貴乎天下久矣,次乎事親也。」文中說虞夏商周四代所重視和寵任者,雖有人格、功勳、生產能力、親屬等不同,但卻無不尊重禮遇年長的人。「尚齒」屬於悌道,其重要性僅次於「事親」之為孝道。〔祭義〕中又說:「孝弟發諸朝廷,行乎道路,至乎州巷,放乎獀狩,修乎軍旅,眾以義死之,而弗敢犯也。」可知「尚齒」的目的,在於推行弟道,以配合孝道,和養老有同樣的意義與作用。現在世界各國都有「敬老」的制度或風氣,給老年人若干優待和照顧,衡情而論,任何人在壯年奉獻了心力,到年老體衰,工作能力減低,甚至沒有,似乎已經失去奉獻的可能,從功利主義說,就是已經沒有了利用的價值;但從人情方面說,便不應抹殺其過去的貢獻;而且老年是每個人所不能避免的人生歷程,不能只用一時一刻的眼光衡量。我國古代是一個重人情味的社會,所以以敬老為美事。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尚齒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