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挈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qiè
解釋:
  1. 提、舉。
    【例】提綱挈領
  2. 帶領。
    【例】扶老挈幼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挈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qiè
解釋:
[動]
1.提、舉。如:「提綱挈領」。《荀子.勸學》:「若挈裘領,詘五指而頓之,順者不可勝數也。」
2.帶領。如:「扶老挈幼」。《穀梁傳.僖公二年》:「挈其妻子以奔曹。」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挈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khe̍h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拿取,獲得。
同義詞: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挈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ㄑㄧㄝˋ

1. 提、舉。如:「提綱挈領」。《說文解字.手部》:「挈,縣持也。」《墨子.兼愛中》:「譬若挈太山越河、濟也,可謂畢劫有力矣。」《荀子.勸學》:「若挈裘領,詘五指而頓之,順者不可勝數也。」晉.劉伶〈酒德頌〉:「止則操卮執瓢,動則挈榼提壺,唯酒是務,焉知其餘。」

2. 帶領。如:「扶老挈幼」。《廣韻.入聲.屑韻》:「挈,提挈。」《穀梁傳.僖公二年》:「挈其妻子以奔魯。」《公羊傳.襄公二十七年》:「公子鱄挈其妻子而去之。」《浮生六記.卷三.坎坷記愁》:「有同事俞孚亭者,挈眷居焉。」

㈡ㄑㄧˋ

1. 絕、斷絕。《字彙.手部》:「挈,絕也。」《晏子春秋.內篇.諫下》:「皆反其桃,挈領而死。」《史記.卷一一七.司馬相如列傳》:「挈三神之驩,缺王道之儀。」

2. 刻。《字彙.手部》:「挈,鑽龜曰挈。」《漢書.卷一○○.敘傳上》:「旦算祀於挈龜。」唐.顏師古.注:「挈,刻也。《詩.大雅》『綿綿』之篇曰『爰挈我龜』,言刻開之,灼而卜之。」

3. 契約。通「契」。《漢書.卷二九.溝洫志》:「今內史稻田租挈重,不與郡同,其議減。」唐.顏師古.注:「租挈,收田租之約令也。」《漢書.卷五九.張湯傳》:「奏讞疑,必奏先為上分別其原,上所是,受而著讞法廷尉挈令,揚主之明。」

注音: ㈠ㄑㄧㄝˋ ㈡ㄑㄧ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挈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