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主幹學校(德國)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Hauptschule (Germany)
作者: 嚴翼長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德國主幹學校(Hauptschule)的前身是四年制的高級國民學校(Volksschuloberstufe)。高級國民學校原來僅是基層國民受教育的場所。一九六四年德國國民教育延長到九年,於是根據各邦教育部長常設會議一九六四年的漢堡協議,將高級國民學校改稱為主幹學校。這種學校為五年制,原則上要和實科中學以及完全中學的第一階段處於相同的地位。這項改革要歸功於德意志教育制度委員會於一九六四年所提出〔主幹學校組織建議書〕(Empfehlung zum Aufbau der Hauptschule);到一九六五年又提出〔主幹學校改革建議書〕(Empfehlung zur Hauptschulreform),是該委員會最後一次,也是最有成就的一項建議。
  過去的高級國民學校是以民情和鄉土教材為重心,重視學生實際的體驗、直觀教學和整體的領悟。在內容上盡量避免理論性的教材,而要從實際行動和社會生活中去學習。不希望社會與自然界直接觀察之外的教材太多。這種原則與有限度科學教育的課程是由於人類思考能力與智慧有高低之別的緣故。但是新一代的教育家對這種理論卻抱懷疑的意義。
  新設立的主幹學校要避免這種通俗性質的教育,而要求學生接受科學理論與抽象理念的培養。他們也要求學科分類別進行學科的學習。一般學生要直接學習科學思想的方法。過去高級國民學校和完全中學第一階段的差別在於程度較低,內容較淺,方法較普通,而主幹學校卻要避免這些弊端。主幹學校從第七學級開始便有三四小時的必選課程。
  為適應學生的需要,主幹學校的英數兩科設有不同程度的課程,如此可以提高一般學生的程度。在主幹學校裡設有職業簡介(Arbeitslehre),盡早引進學生了解現代經濟與就業環境,注重實際技能的培養,並且與職業學校合作。前面提到的選科制度,可讓有特別才能和興趣的學生有發展的機會。過去的高級國民學校特別重視德文,而現在也像普通中學一樣德文、外語和數學並重。
  主幹學校最初兩年為促進班級,其課程與實科中學及完全中學促進班級相同。接著後三年的學習便完成九年義務教育。在一九八○年代柏林、不來梅和北威邦已將義務教育延長到十年。新加入聯邦的布朗登堡邦(Brandenburg)也在一九九○年代將義務教育延長到十年。這些邦的主幹學校現在也增加了一年變為六年制了。
  西柏林還保持了六年制的基礎學校,而不來梅和下薩克森邦將兩年制的促進班級(Förderstufe)單獨設立,於是主幹學校成為三年制,或延長一年為四年制。德國的學制在這一階段並不統一。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主幹學校(德國)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