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思想流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tream of Thought
作者: 陳春蓮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思想流」是詹姆斯(W. James, 1842~1910)在其所著〔心理學原理〕(Principle of Psychology)中所提出的觀點。詹姆斯認為,思想是一種不斷進行與改變的歷程,人的意識既非斷裂的碎片,也非相連結之物,因此用鎖鍊或串連都無法適當的形容,最自然的描述莫過於藉用「河」或「流」的隱喻,謂之「思想流」,「意識流」(stream of consciousness)或「主體生命之流」(stream of subjective life)。詹姆斯認為思想是連綿不斷的,稱之為思想流見於五種特性:(1)思想是屬於個人的:每個思想都為特定的人所有,普遍的意識並非以感覺或思想的狀態存在,而是「我思考」或「我感覺」。屬於同一個人的思想,有一種溫暖與親切的感受,藉此便可辨別思想是否屬於自身,縱使在潛意識人格或自我變異的情況下,思想依然屬於其所在的自我系統。(2)思想不斷的變化:經驗每一剎那都在改變心靈,個人對事物的反應乃是心靈對世界經驗的總結,因此任何思想都是獨一無二的。物體可以重現,可以再經歷同一事實,對象雖然相同,但思想或感覺在經驗不斷積累的歷程中,也不斷地改變。(3)思想在感覺上是連續的:思想的中斷有時間與性質兩種。就前者而言,思想雖有時間上的間斷,但由於自我意識各部分間的義蘊內部貫串,屬於同一自我的思想間有親密感覺,加以意識內容的變化並非絕對突兀的斷裂,故縱使時間中斷,仍有連成一氣之感。又意識狀態包括實體部分、過渡部分與邊緣部分,但人們常僅專注於思想在意識實體部分間進行的事實,而忽略過渡部分與意識邊陲的覺察,才有思想中斷的錯覺。(4)思想具有知的功能,能認知其外的事物:思想有所「知」,其認知之際雖可能有物我之辨,卻非必然。思想所司的,是其對象的整體內容,無論對象如何複雜,思想總是一個整體的意識狀態,並非分立部分的組合。(5)思想具有選擇性:就思想對事物形成的所有感覺中,意識因過去注意的習慣、先前經驗、興趣或需要,會特別看重某些感覺,特別強調並注意這些,而忽略其他。不僅感官的知覺有選擇,舉凡推理、審美與道德行為等都是思想選擇的結果。
  詹姆斯提出思想流的目的在於抨擊當時「以分析的結果為唯一心理實在」的見解,期望恢復具體經驗在心理上應有的地位。一方面反對感覺主義(Sensationalism)所持「人的意識狀態只是些感官印象,是印象依聯想法則組合的結果」,及聯結論(Associationism)主張的「思想對象是由許多分子內容構成,因此思想也是由許多分立的觀念組成」;另一方面也反對理智主義(Intellectualism)的否認感性認知作用,認為在感覺與印象之上必須另有理智或理性之純粹活動作用,才能形成統一與連續的看法。詹姆斯以為個人的意識狀態除了實體部分外,可以感受到關係與趨勢等的過渡及邊緣部分,這些都是直接具體的經驗,並非另一層理性作用。因而強調思想由於含有這些心理作用,自具有統一與連續的特質。故說:個人的思想是連續不斷之流。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思想流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