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技能習得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kill Acquisition
作者: 丁振豐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技能是一種習得的能力,是以動作為基礎而表現出高度的熟練、準確、精密、變化等特徵。動作學習是多個活動(反應)的連鎖化,而技能學習則又是多個動作的連鎖化。
  技能習得不但是多個動作的適當配合,而且也是知覺與動作的適當配合。在此過程中,知覺歷程參與的程度隨技能的熟練程度而遞減。
  根據張春興、林清山在他們的〔教育心理學〕中的描述,技能學習的心理歷程其有下列三個特徵,茲略述如下:
  1.從認知到習慣:根據費茲(P. Fitts)的研究,技能習得必須經過以下三個階段:(1)認知期(cognitive phase):在認知期內,或是經由教師的講解示範,或是經由自己按照說明書或手冊的指引,學習者必須先對所學技能的性質、要點、注意事項等從事分析和了解。學習者由此可以認識所學技能的性質,正確動作的模式,錯誤動作的發生,以及如何糾正錯誤等知識。(2)定位期(fixation phase):經由多次的練習,使整個技能中的動作順序不但因多次練習而趨於固定,而且每一動作又能準確無誤。(3)自動期(autonomous phase):在這個時期只要刺激出現,個體便可不加思索,即刻反應,已經不需要中介歷程的引導。換言之,個體已經完全習慣化、自動化了。
  2.由回饋而校正:回饋是學習者對自己動作(反應)結果能覺察的現象,是介於動作與動作之間的一種內在知覺歷程。回饋雖是由於前一動作的結果所引起的,但在功能上它又是構成下一個(校正或不需校正)動作出現的原因。
  3.線索(cues)的分化與簡化:線索是技能學習時的刺激,它會引起學習者的反應,而且能做為指引學習者作出適當反應或動作之用。技能學習之初,學習者無法兼顧所有線索,經由外在的客觀資料(如說明書上的指引)以及實地的經驗,察覺各種線索的意義以及適當的動作反應,而達到線索的分化。等到技能熟練到了自動期以後,只要提供少數線索,就可由之導引整個連鎖的動作。所以技能熟練之後,線索就簡化了。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技能習得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