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採莓模式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berrypicking model
作者: 林妙樺
日期: 2012年10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採莓模式是由Marcia J. Bates於1989年所提出的資訊搜尋模式,這篇文章後來也成為高被引的文章,文章內的許多建議亦被廣泛應用於資訊系統設計的實務中。
  在1960年代資訊科學研究中,所使用的資訊檢索典型模式是假定使用者依其資訊需求,進行系統的資訊搜尋,若有符合其需求的文獻,便呈現給使用者,即文獻和提問表達之間的相互匹配,將提問搜尋視為是針對問題的一種單一、一次性的概念。但在1980年代許多學者從事於社會學家和人文學者的資訊尋求行為研究中發現,採莓模式比傳統資訊檢索模式更貼近於人們真實的資訊搜尋行為。
採莓模式與典型的資訊檢索模式相較,主要反映出四種不同的特性:1. 提問的性質(nature of the query):在搜尋歷程中是一種演化的過程,並非單一不變,搜尋的開始可能是一個廣泛的主題,或是一則相關的參考文獻,進而擴展至各式各樣的資訊來源,每一個資訊單元都提供新想法或方向,再成為查詢的新概念,並依據所選擇的資訊和文獻,再次修正所使用的搜尋用語,提問本身也因而持續的轉移。2. 搜尋歷程的性質(nature of the overall search process):搜尋歷程是由一連串的搜尋行為所組成,搜尋者在每一個階段會依其提問的不同概念,辨識個別有用的資訊和參考文獻,並再次修正其搜尋目標和策略,其資訊需求的滿足是來自於一系列資訊及參考文獻的選擇,此概念類似人們在森林中採野莓的現象,野莓散佈於矮樹叢中,無法整束採收,一次只能採收一個。3. 使用的搜尋技巧(range of search techniques used):主要包含六種常用技巧:(1)書目資料庫中的主題搜尋(subject searching):許多書目和索摘服務都是以主題來編排,分類編排和主題索引極為普遍,這些主題描述的形式(分類和索引語言)是構成「文獻表達」(document representation)最普遍的形式,它是類似於傳統資訊檢索的典型模式;(2)註腳追蹤(footnote chasing):在感興趣的圖書和文章中經由註腳可向後追蹤參考書目清單,此方法在社會科學和人文學的搜尋者當中極為普遍;(3)引文搜尋(citation searching):經由引文索引可向前追蹤得知誰引用了特定文獻或作者的清單;(4)期刊瀏覽(journal run):辨識某一個感興趣主題領域中的一種核心期刊,並瀏覽其目次頁內容;(5)區域掃瞄(area scanning):瀏覽實體集中放置的各種材料,在早期搜尋中是一個廣泛使用和有效的技巧;(6)作者搜尋(author searching):搜尋相同作者的其他作品,是主題搜尋中較有效率的方法。4. 涉及的搜尋領域(domain searched):採莓模式所涉及的搜尋領域,除了書目資料庫外,還包含資訊科學研究領域以外的資訊來源,搜尋者在多元資訊來源及技巧之間進行搜尋。
採莓模式特別關注於瀏覽(browsing)在搜尋歷程中的角色,因使用者必須瀏覽資訊或參考文獻後才能篩選出所需,而且不同的瀏覽方式也需搭配不同的搜尋技巧,才能發揮其功效。Bates並針對資料庫和界面設計提出具體建議,也影響後續資訊尋求和資訊系統設計等相關研究議題,包含人機界面議題,如瀏覽的性質、資訊搜尋的策略等,Bates後續亦將採莓模式的六種技巧應用於網際網路搜尋領域的連結分析。
Bates, M. J. (1989). The design of browsing and berrypicking techniques for the online search interface. Online Review, 13(5), 407-424.Bates, M. J. (2005). Berrypicking. In K. E. Fisher, S. Erdelez & L. McKechnie (Eds.), Theories of Information Behavior (pp. 58-62). NJ: Information Today.
參考資料:
Bates, M. J. (1989). The design of browsing and berrypicking techniques for the online search interface. Online Review, 13(5), 407-424.Bates, M. J. (2005). Berrypicking. In K. E. Fisher, S. Erdelez & L. McKechnie (Eds.), Theories of Information Behavior (pp. 58-62). NJ: Information Today.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採莓模式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