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支持性訓導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upportive Discipline
作者: 沈六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支持性訓導是指學生的初期偏差行為剛顯示出跡象時,所採取的幫助學生的策略與措施。偏差行為很少一開始就有不良的意圖;學生有時候會變成倔強、爭吵、有困難、挫折、狂熱地擁護同儕中表現偏差行為的領袖人物、無法忍受笑鬧的衝動或無法言喻的興奮。
  當上述行為第一次出現時,就需要支持性訓導。顧名思義,此種訓導型式就是幫助學生維持自制。使用技巧幫助學生回到適當的狀況。以下八種策略,可供參考:
1.使用信號引導需要支持的學生:教師應該隨時覺察學生的眼睛,使用搖頭、蹙眉或手勢等信號,指引學生回到原來的工作。2.當信號無效時,使用身體的接近;教師只要走近學生的身旁,通常就能重振學生的工作興趣。3.對學生的工作表示有興趣:走到不安靜學生的身旁,察看他們的工作,提出有趣的問題問他們,或給予他們嘉許的評語,有時候可以給一些輕微的挑戰,如:「你已經完成不少了,但是我可以跟你打賭,在我們結束之前,你不會超過五題。」4.重新建構困難的工作或幫助解決困難:盡速察覺出陷入困難的學生,給解決問題的暗示、線索或指引。有時候教師可能需要重新建構一項活動,如改變方向,使之進入中間路線,增加興奮的刺激,或減少困難的程度。5.在已有厭倦感的學習活動中加入幽默:教師的幽默可以消除或中止緊張。可是有時候幽默會引起歡樂、喧鬧等副作用,所以教師必須慎重使用。6.移開誘惑的事物:許多非學校應有的事物常會出現在教室中,如玩具、連環圖畫、橡皮筋、動物、紙幣和許多其他不相干的東西。這些東西會激起學生的好奇而分心。教師應該要學生把這些東西收起來,如果學生不聽,可以暫時替他們保管,課後再還給學生。7.在適當時間採用適當方法,增強良好行為:應該採用非正式的方法來增強學生的行為,如點頭、微笑和口頭讚美,如「謝謝」、「很好」、「繼續加油」等。當學生表現努力時,就稱讚他;但是要小心,不要常常只是讚美個人,要盡可能以群體為單位。8.要求良好行為:當學生開始傾向偏差行為時,使用建議和暗示,表現教師對整個情況的了解。如向學生說:「你已努力工作,我們大家都已經疲倦,只要再集中注意力五分鐘,我們就將可能完成。」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支持性訓導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