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認知方式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Cognitive Style
作者: 劉威德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認知方式(或譯認知風格)是指個人在面對問題情境時,經由其知覺、記憶、思維等內在心理歷程,在外顯行為上所表現的習慣性特徵,也指學習者所喜愛的訊息處理方式。實驗心理學家從事認知方式研究,經實驗而發現許多不同的認知方式。茲舉以下數種方式為例:
  1. 語文處理者對視覺處理者:有些學生在視覺能力測驗上的得分,會高於在語文能力測驗上的得分;這些學生可分類為「視覺處理者」(visual processors)。其他的學生在語文能力測驗上的得分傾向高於在視覺能力測驗上的得分稱為「語文處理者」(verbal processors)。
  2. 場地獨立和場地依賴:場地獨立性和依賴性(field independence/dependence)是指一個人能自己獨自從事某些作業的程度。一個場地獨立的人有他自己的內在參照架構(internal frames of reference)可以用來決定如何對其作業工作。相反的,場地依賴的人需要依賴環境脈絡來決定如何從事所面對的問題。
  3. 高概念層次對低概念層次:概念層次(conceptual level)指一個人把概念知覺為複雜和分化(而不是單一向度)的程度。高概念層次的人可以從許多方面來看一個命題和爭論,避免使用刻板印象(stereotypes),能容忍模糊不清,並能做抽象思考。
  4. 整體型對系列型:派斯克和司考特(G. Pask & B.C.E. Scott, 1972, 1973)根據學生在學習作業的實作表現,將學生分為「系列型學生」(serialist)或「整體型學生」(wholist)。系列型學生傾向於把訊息記憶成列表方式而且只注意到較「低階關係」(low order relations)。整體型學生傾向於較合於邏輯地組織訊息為一個整體 ,而且注意到較「高階關係」。整體型學生似乎具有許多與高概念層次學生相似的特性,而系列型學生似乎具有許多與低概念層次學生相似的特性。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認知方式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