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丁日昌(1823-1882) - 教育百科
(1823-1882)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趙飛鵬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丁日昌為清代藏書家。字兩生(一件禹生),號持靜,廣東省豐順縣人。生於清道光3年(1823),廩貢生出身。初官瓊州訓導,因守城有功進任知縣。歷官萬安、廬陵等縣。太平軍起,入曾國藩幕。後隨李鴻章至上海,主持機器局,積勛至知府。江寧克服,除蘇松太道。又調兩淮鹽運使,革除積弊,歲入驟增。同治6年(1867),擢布政使,尋授江蘇巡撫。光緒元年(1875),任福建巡撫,兼督船政。時臺灣山地諸社未靖,遂力疾渡臺,所至賓伏。令有司廣設義學,教之耕作,又罷漁戶稅,開礦產。未幾,返閩,以疾辭官。4年,復起受命至福州,處理烏石山教案。日昌鉤稽舊案,獲教士侵地佐證,與英國領事往復詰辯,卒遷教堂於城外,加總督銜,會辦海防。5年,充兼理各國事務大臣。8年卒,年60歲。
  丁氏雖深通洋務,但官餘仍致力於藏書,其藏書之所初名實事求是齋,後更名百蘭山館、讀五千卷室,晚年定名為持靜齋。當其官江蘇時,因太平天國之役,江南故家藏書多散出,丁氏趁機大肆收購,如上海郁松年之宜稼堂,所藏多黃丕烈、汪士鐘、錢天樹、胡惠墉等舊藏,故丁氏所藏,堪稱東南文獻正宗。另外,丁氏又曾得到蘇州顧沅藝海樓的收藏。蘇州學者江標稱其藏書 「半是吾郡舊家物」。丁氏藏書中較重要者,有宋刊本[儀禮鄭注]、[禮記要義]、[禮記集注]、[漢會要]、[東都事略]、景祐本[漢書]、世綵堂本[韓昌黎集]等。
  丁氏生前,曾編有[百蘭山館藏書目錄],由林達泉代編,仿[四庫全書總目]體例。又有[持靜齋藏書紀要]上下卷,為莫友芝所編,僅著錄宋元刊本及名鈔、名校,並附有解題。丁氏身後,又編有[持靜齋藏書目]4卷、[續增書目]1卷,著錄約2,700種。丁氏藏書於身後星散,大部分不知下落。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丁日昌(1823-1882)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