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弔民伐罪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diào mín fā zuì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弔民伐罪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diào mín fā zuì |
解釋:
征討有罪的人,以撫慰百姓。《宋書.卷九五.索虜傳》:「興雲散雨,慰大旱之思,弔民伐罪,積後己之情。」》周書.卷四八.蕭詧傳》:「今魏虜貪惏,罔顧弔民伐罪之義,必欲肆其殘忍,多所誅夷。」也作「伐罪弔民」。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弔民伐罪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 |
釋義: 征討殘暴有罪的統治者,以撫慰受難的百姓。典出《孟子.梁惠王下》。 |
|
典故說明:
周平王東遷之後,王室號令天下的威權已經不再,各諸侯國之間相互爭奪,大國經常透過戰爭來擴充自己的領土,同時逼使弱小的國家聽從號令,進而形成諸侯爭霸的局面。號稱「天下共主」的周天子,此時不過只是一個虛名而已。到了戰國時期,諸侯相互兼併的情況更加劇烈,無辜百姓傷亡無數。然而在這段動盪不安的時代,卻也是思想、學術蓬勃發展的黃金時期,「百家爭鳴」的戲碼此時正在歷史舞台上一一演出。孟子是戰國時期一位重要的思想家,他提倡王道、重仁義、輕功利、貴民輕君等思想。《孟子.梁惠王下》記載:齊國人攻打燕國,並占領了燕國的土地,因而引來各國諸侯打算合力討伐齊國。齊王對於諸侯聯軍的可能來侵,非常擔心,於是詢問孟子的看法。孟子聽後便舉商湯為例,他僅憑著方圓七十里的國土,就統一了天下。當他分別向東方及南方征討時,西邊以及北邊國家的百姓們都紛紛抱怨說:「為什麼把我們放到後面呢?」人民此時企盼商湯早點到來,就像是旱災時巴望著下雨一樣。因為商湯的來到,誅殺了殘暴的君王,同時撫慰那些受害的百姓,這就像是下了及時雨一般,人民自然非常高興。後來這個故事濃縮成「弔民伐罪」,用來指征討殘暴有罪的統治者,以撫慰受難的百姓。
|
|
用法說明:
語義說明
征討殘暴有罪的統治者,以撫慰受難的百姓。 使用類別 例句
|
|
書證:
01.《周書.卷四八.列傳.蕭詧》:「今魏虜貪惏,罔顧弔民伐罪之義,必欲肆其殘忍,多所誅夷。」
02.《宋書.卷九五.索虜列傳》:「興雲散雨,慰大旱之思,弔民伐罪,積後己之情。」
03.《三國演義》第三一回:「丞相興仁義之兵,弔民伐罪,官渡一戰,破袁紹百萬之眾,正應當時殷馗之言,兆民可望太平矣。」
04.《封神演義》第六六回:「今諸侯八百齊伐無道,吾不久會兵孟津,弔民伐罪,以救生民塗炭,削平禍亂。」
05.《東周列國志》第八五回:「吾奉君命弔民伐罪,可勸汝君速降,尚可相見。」
06.清.徐珂《清稗類鈔.會黨類.三合會》:「是以我聖神文武皇帝心懷惻隱,日夜焦憂,用是聚天下之義士,弔民伐罪,大舉義旗,以清妖孽。」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成語典 |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