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曉之以理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Rationalization
作者: 黃昆輝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曉之以理又稱為「運用理性」,係指送訊者在傳送訊息時,對於訊息內容,應提供較高合理性、發揮說服力的一種溝通的策略。即是溝通時如能在「理」字上站得很穩,就可能立於不敗之地。俗話說:「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就是這個道理。
  送訊者若要對訊息內容闡明其高度合理性時,可考慮採行下列作法:(1)建立明確的、可達成的溝通目標,確實掌握溝通的主題和方向;(2)從收訊者所持價值體系或情理法著手,以引導他們朝目標的方向;(3)先強調和收訊者在利害上成觀念上的共同基礎,然後再鼓勵收訊者接受速訊者所倡議的新觀念成新作風;(4)提出具體、強而有力的證據,以支持訊息內容的主要論點;(5)使用謹慎的邏輯推理法則,如演繹法和歸納法等,導引朝向事先預定的結論;(6)安排訊息呈現的組織,使其按部就班,條理分明,易於說服人。
  曉以之理給教育行政人員的啟示是:任何教育措施,要能順利推展,不但要能減少甚至消弭抗拒,而且更要獲得普遍的接受,合理化即是一個重要的原理。合理化原理通常在下述兩種情境中加以運用最具效果:
  第一,在推展新政策新措施之時,自然會改變組織成員工作的習慣,作業的程序,也會改變其思想觀念和價值態度,有時也免不了要改變組織。故組織成員容易因政策陌生而引起疑慮與不安,甚至產生不穩及抗拒的心態。在此種情況下,教育行政人員宜事先將新政策新措施予以合理化。亦即對政策或措施的宗旨、精神、價值、作法等的說明,均能言之成理,自圓其說,不但使組織成員了解、接受、掃除疑慮、消弭不安,而且亦使社會大眾信服,祛除其利益受損的恐懼,化解與其價值觀念的衝突。
  第二,在政策或措施遭受指責批評之時,容易引起組織內外人士對政策或措施本身的信心發生動搖。此時教育行政人員應及時以堅定的態度作有力的說明,對政策、措施,予以客觀明確的析理,展現訊息的說服力,重拾人們對政策和措施的信心。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曉之以理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