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未來派 - 教育百科
ˋ
ˊ
ˋ
  • 漢語拼音 wèi lái pài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wèi lái pài
解釋:
現代藝術中的一派。否定傳統藝術,以動的描寫為中心,著力表現騷動的現代生活並讚美機械文明。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未來派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Futurism
作者: 方永泉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未來派是二十世紀初期的藝術運動,始於一九○九年義大利詩人瑪利內蒂(F.T. Marinetti)發表的〔未來派繪畫宣言〕(Manifesto of Futurist Painting),呼籲對古典傳統的審美理想,發動無情的鬥爭,並自覺性地以現代的意象作畫。未來派是第一個為自己命名的現代藝術運動,而創造「未來派」一詞(或譯為未來主義而另有所指),主要是為了強調未來及新的藝術思想:他們頌揚現代科技、速度、動力和革命,認為置身在現今科學時代,如果依然執著於田園美景,或企圖捕捉古典神話之美,可說是愚不可及。由於強調動態,並認為藝術應表現出動力的感受,未來派畫家大都以「運動」為主題,描繪動物奔跑的動作、舞蹈、飛馳的汽車及機器的力與美;並採用立體派(Cubism)多視點的處理,力求表現在特定環境中同時出現的事物;以及運用印象派(Impressionism)的技法,以支離破碎的筆觸,描繪閃爍的光線和事物的動態,打破固有形式,瓦解實質的物體,使產生具有光輝與活力的幻想。
  未來派的代表畫家有:薄邱尼(Umberto Boccioni, 1882~1916)和巴拉(Giacomo Balla, 1871~1958)。薄邱尼受到詩人瑪利內蒂的影響,而將瑪利內蒂的思想運用於視覺藝術,成為未來派藝術卓越的理論家;他的繪畫主題多取材於劇烈運動的物體,並表現都市生活的活力。他在一九一二年發表〔未來派雕塑宣言〕,首先通出立體派對雕塑創作的啟示,主張揚棄封閉式的雕塑,並強調動態和環境氛圍的塑造,使藝術品和周遭環境有整體感。同時他也提倡在雕塑中使用玻璃、木材、水泥、布和電燈等材料,有效地傳達了立體派雕塑的激進觀念。巴拉則是未來派運動的創始人之一,他曾與義大利畫家聯合發表〔未來派繪畫的技術宣言〕(Technical Manifesto of Futurist Painting),號召以美術作,為武器,以摧毀舊社會和既有的文化秩序。他倡導繪畫藝術的同時性原則:要同時描繪某一活動中的物體的各個側面,以表現物體正在運動的狀態;以及旋律、光和色的抽象處理,企圖以動態和光線粉碎物體的實質,而表現出動力的感受。
  未來派的出現,在歐洲引起不小的騷動和震撼,卻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即宣告終結。但對現代藝術的發展,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其重要性在於其表現出的積極進取以及無規範性的現代主義精神;對藝術媒體的廣泛嘗試,也使未來派的每一項創意,都不斷的影響了現代藝術,尤其是對達達派(Da Da)的發展,更起了重要的啟迪作用。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未來派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