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庸之德(劉劭) - 教育百科
中 | |
庸 | |
之 | |
德 | |
( | |
劉 | |
劭 | |
)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 莊耀郎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中庸之德」一詞的「中庸」二字,所指的是出於劉劭〔人物志.九徵〕的「中庸」,而不是〔禮記.中庸〕的〔中庸〕。其原文是說明人物材性的至德純粹圓滿的聖人的名目就是「中庸之德」。其文云:「其為人也,質素平澹,中叡外朗,筋勁植固,聲清色懌,儀征容直,則九徵皆至,則純粹之德也。九徵有違,則偏雜之材也。三度不同,其德異稱,故偏至之材,以自名;兼材之人,以德為目;兼德之人更為美號,是故兼德而至,謂之中庸,中庸也者,聖人之目也。」〔九徵〕把人材分為三度,即偏至之材,兼材之人,兼德而至。也就是偏材、兼材、中庸,中庸是聖人才性的名目,表現在外,顯而可見的神、精、筋、骨、氣、色、儀、容、言九種徵象都達到完美平正,是純粹之德,這裡的「德」是氣化思想理論體系中的「德」,由純粹的元氣而形成的德,不是〔禮記.中庸〕所指的道德意義的德。〔人物志〕討論的「聖人.也是材性意義下的聖人,不是道德意義的聖人,〔九徵〕所立的「中庸之德」就是為人物品鑑建立一個極則,作為品評人物的標準。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中庸之德(劉劭)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