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柯莫戈洛夫假說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Kolmogoroff hypothesis
作者: 苟淵博
日期: 2002年12月
出處: 力學名詞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此係Kolmogroff根據因次推論,對於域內亂流所創立的假說之一。當達到完全發達的亂流情況時,並非最大尺度之漩流(eddies)含有最高之亂流能量,而是比其波數高之漩流,稱為含能漩流,在此波數範圍,為能量譜配之最高值,令波數ke指示此一含能範圍之最高值。其以前之最大尺度漩流,僅含全部亂流能量之百分之二十左右。Hinze曾將三度亂流能譜函數F(k)隨漩流波數之變化範圍,製成域內亂流能譜分布之說明圖。能譜函數之變化,在初始階段係隨k4急促增加,在ke處達其最大值,然後較緩的下降,隨k 值之增大而降至零;黏性阻損隨漩流尺度之減小,或波數k 之增加而呈重要,直至某最一小尺度之漩流時,黏損亦達其最大值,命此最小尺度之相當波數為kd。
  在相當高值的雷諾數情形下,有一高波數範圍,其間之亂流,乃具有統計上之平衡,即傳遞向更高波數出去的能量與黏性消失的能量,二者之和等於輸入之總能量,則在此波數間,亂流能量對於漩流之分配,視ε及v 而定,ε為每單位時間內每單位流體質量中平均輸入之能量,ε亦是指在微小尺度黏性作用範圍內,每單位流體質量之平均消能率,v 為流體運動黏度。此項平衡是不受外界條件之影響。即:
  
  f1為一尚屬未知之函數,由因次分析得:
  
  Φ為與外界條件無關之一函數;k(v3/ε)1/4為一無因次組,稱為Kolmgoroff能譜第一相似假說。另外,當波數增高,進入上述中等尺度之能量平衡漩流段落內,黏性對於亂流能量之消耗,亦隨波數而加強。如果亂流之Reynolds數甚高,則可認為在能量平衡段之開始,黏性消能,比之慣性輸能甚為微小,而可假設不計,亂流之性質係由ε定之,因此一特殊情形,學理上稱此始段為漩流能量平衡段之次段落(subrange),Kolmogroff曾對於此次段落創立了其重要的能譜第二相似假說。
  因在此次段落內,慣性傳能為主要因數,故又稱其為慣性次段落(inertial subrange),則:
  
  當Reynolds數→∞時,f2為待定之函數,此時前式中之函數Φ必須 。因Φ為無因次式,又k(v3/ε)1/4,必須明示之,則可將函數Φ寫成:
  
  則前式F(k)=v5/4ε1/4[Aε5/12v5/4k5/3],Reynolds數→∞或
  
  為慣性次段落中,亂流能量之Kolmogaroff-5/3次方譜配定律。
  至目前仍無足夠實驗資料,藉以辨別何形式之譜配定律較為合宜,然而一般的情形-5/3次方譜配定理較合乎實地情形。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柯莫戈洛夫假說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