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判決性實驗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Crucial Experiment
作者: 謝青龍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判決性實驗一詞在科學發展過程中履次被引用,其含意即:當有二個相互矛盾、對立的科學理論或假說,針鋒相對、爭執不下之際,若出現一個正確的觀測或嚴密的實驗,能完全證實其中某一理論為真,或另一理論為偽,則這個觀測或實驗即稱為具有「判決性」。
  但是「判決性實驗」一詞在波帕(Karl Raimund Popper, 1902~1994)的科學哲學理論中,卻已不再是以往的「檢證」(verification),而是「否證」(falsification)的意義。這主要是他受到一九一九年日蝕觀測結果的影響。
  在波帕的「否證論」(falsificationism)中認為:沒有一種科學理論可以得到最終的證實,無論它已通過多少次檢驗。波帕並以少年時所經歷廣義相對論之日蝕觀察,說明即使像牛頓物理學那樣嚴格證明並廣泛接受的理論,也並未得永久的證實,而能免於被修正。
  波帕寫道:一九一六年愛因斯坦發表了他的廣義相對論,預言星光行經太陽時將會發生一‧七四角秒的偏折。而按照牛頓的萬有引力說法,即使有偏折也不會超過一角秒。兩個預言針鋒相對,等待著一次判決性的觀測。
  因此以否證論的觀點而言:任何科學理論,不管受過多嚴格的檢驗、不管有過多少次成功的驗證,只須出現一次失敗的例證,這個科學理論即被推翻、被否證。而這個否證的觀測或實驗即為「判決性實驗」。
  但是波帕的學生兼同事的拉卡托斯(Imre Lakatos, 1922~1974)則認為觀察和實驗是不可能作出「決定性的判決」,亦即在科學研究領域中,任何時候都不可能存在所謂的「判決性實驗」。
  以拉卡托斯的科學研究綱領(scientific research programmes)學說而言:因為一個原已退化的研究綱領,也可能會新生而轉化為進步的研究綱領。一個研究綱領今天被實驗裁決為退化或失敗,但可能過不多久,又有新的實驗或解釋,使它重新成為一個進步或成功的綱領。
  因此,拉卡托斯認為:任何優勢的實驗,也不能被認為是決定性的。因為根本不存在「判決性實驗」這類的東西。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判決性實驗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