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漢和圖書分類法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A Classification Scheme for Chinese and Japanese Books
作者: 張鼎鐘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漢和圖書分類法係由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館長裘開明先生所編訂。裘先生在大學肄業時代正值新文化運動,研究國學、整理國故之風彌漫我國,曾受到胡適先生所發表有關整理國故方式論文之啟示,即構思採用胡先生所提倡的索引方式整理圖書。裘先生曾在廈門大學圖書館,採用杜威十進分類法整理圖書;但發現扞格難通,乃著手研究編撰適合中、日文圖書所用之分類法。民國16年(1927)初次草擬「漢和圖書分類法大綱」,並獲馮漢驥、湯吉禾、梁思永、岸本英夫、下山重丸、田洪都、房兆楹、杜聯喆、顧廷龍、聶崇岐、洪業、Dr. C.S. Gardner、Professor J.R. Ware、趙元任、Professor Serge Elisseeff、楊聯陞及于震寰等之校訂,發表於中、日、美3國圖書館學雜誌,初為哈佛燕京圖書館(Harvard-Yenching Library)、燕京大學圖書館、及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所採用,後又有若干其他海外圖書館所採用,包括1960年代中期之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27年至29年間據之編印〔哈佛大學圖書館漢籍分類目錄〕,包括:經學類、哲學宗教類、及歷史科學類。美國人文科學理事會遠東學術委員會 (Committee on Far Eastern Studies, American Council of Learned Societies)原擬資助哈佛大學出版漢和圖書分類法全文,但因太平洋戰爭突發,未能及時完成印刷,致而改用石印方式於1943年在美國發行上下兩冊。
  該分類法以中法為經,西法為緯,大綱則根據魏荀勗〔新簿〕甲乙丙丁四部之次序,及清張之洞、繆荃孫所編之〔書目答問〕別立叢書於四部末之列,擴充為中國經學、哲學宗教、歷史科學、語言文學、美術遊藝、自然科學、農業工藝、總錄書志等9類,每類子目關於人文科學者則參酌我國舊有分類成法,關於自然科學及近世工藝者則依據中外多種專門分類法訂之。該分類法共分9類:100-999為中國經學類,1000-1999為哲學宗教類,2000-3999為歷史科學類,4000-4999為社會科學類,5000-5999為語言文學類,6000-6999為美術遊藝類,7000-7999為自然科學類,8000-8999為農業工藝類,9000-9999為總錄書志類。各類尚有專題細分表8種,使各種圖書均可有合適之分類號,另有體裁(Form)細分表,地域細分表及時代細分表。
  配合此分類表,索書號之著者號碼部分係用王雲五之四角號碼編製。為區分各種文字之圖書,裘先生建議在索書號前用字母C代表中文,J代表日文,W代表西文、K代表韓文。各種文字的圖書都可用此兼顧我國傳統方式、採納杜威十進法、美國國會圖書館分類法各種細分表等各種優點之漢和圖書分類法。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漢和圖書分類法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