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癈 - 教育百科
ˋ
  • 部首 ㄔㄨㄤˊ
  • 部首外筆畫 12
  • 總筆畫 17
  • 漢語拼音 fèi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fèi
解釋:
[名]
1.身體傷殘。指視覺、聽覺、語言、肢體方面失能。今多作「廢」。《周禮.地官司徒.族師》:「辨其貴賤、老幼、廢疾可任者。」唐.賈公彥.疏:「癈疾,謂癈與人事疾病。」
2.久治不癒的疾病。《說文.疒部》:「癈,固病也。」宋.樓鑰〈范忠宣集原序〉:「公時在瞽癈風痺中,知上果用我,亦欲感激自奮而病不可為矣。」
[動]
廢棄。漢.王充《論衡.答佞》:「假令甲有高行奇知,名聲顯聞,將恐人君召問,扶而勝己,欲故癈不言,常騰譽之。」《冊府元龜.卷八六九.總錄部.博弈》:「或篤於好尚,遂成沉癖,癈事棄業,怠政墮官。」宋.汪應辰〈與朱元晦〉:「某承乏無補,重以目疾癈事,丐祠未獲,當再請也。」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身有殘疾。如:聾、啞、跛足之類。今多作「廢」。《說文解字.疒部》:「癈,固病也。」《後漢書.卷三五.張曹鄭列傳.鄭玄》:「玄乃發墨守,鍼膏肓,起癈疾。」

注音: ㄈㄟ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癈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