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法蘭德斯皇家芭蕾舞團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Royal Ballet of Flanders, the
作者: 尹曼娜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舞團。為比利時舞團。1969年由珍妮.布拉邦(Jeanne Brabants, 1920-)創立,1970年舉行創團首演,1976年榮膺皇家的名銜。1984年由俄羅斯編舞家瓦樂麗.潘諾芙(Valery Panov, 1938-)繼任藝術總監。1987年元月羅伯.丹佛斯(Robert Denvers, 1942-)接任藝術總監。丹佛斯曾擔任貝雅特「二十世紀芭蕾舞團」獨舞者,1974年與瑪莉亞.巴里歐斯(Maria Barrios)成立「委內瑞拉當代芭蕾舞團」(Ballet Contemporaneo de Camara)。1977年返回「二十世紀芭蕾舞團」任助理總監,同時亦專研巴蘭欽舞蹈技巧。此外,其曾受聘任教「紐約市立芭蕾舞團」、「美國芭蕾舞劇院」、「荷蘭舞蹈劇院」、「巴黎芭蕾舞劇院」等舞蹈指導。所演出的舞碼涵蓋了過去及當前知名編舞家的作品,如喬治.巴蘭欽(George Balanchine)、季利安(Jiri Kylian)、貝嘉(Maurice Bejert)、安東尼.都鐸(Antony Tudor)、法蘭敏.富林特(Flemming Flindt)、丹尼.羅素(Danny.Rosseel)、馬克.波家特(Marc Bogaerts)、克里斯多福.安布歐斯(Christopher d´Amboise)、馬麗希亞.威洛特(Mauricio Wainrot)、泰瑞.馬蘭登(Theirry Malandain)等世界級編舞家為舞團編創作品。由於丹佛斯的良好國際關係不僅使該團有機會演出紐瑞耶夫的《唐吉訶德》,還聘請知名的波修瓦劇院芭蕾舞團台柱明星伊瑞克.穆克哈莫多(Irek Mukhamedov, 1960-)客席演出劇中巴西里歐一角。當時,穆克哈莫多從未與俄羅斯境外的舞團合作過,其出現確曾引起國際舞壇的騷動。舞團不斷至世界各地演出,包括中南美洲、中國大陸、英國、日本、希臘、臺灣、香港、西班牙、義大利、挪威、愛爾蘭、伊斯坦堡、布拉格、開羅、新加坡等國演出。1988年美國編舞家史都華特.塞巴斯騫(Stuart Sebastian)為舞團編製《卡蜜拉》(Camelot)以慶祝該團成立二十週年。舞團集古典與現代舞作品兼容並蓄,舞碼有《仙女》、《安特衛普 ── 紐約》、《三劍客》(Three Musketeer)、《吸血鬼》、《唐吉訶德》、《仙履奇緣》、《柯比莉亞》、《關不住的女兒》、《吉賽兒》、《相異律動》(Different Move)、《安特衛普 ── 紐約》、《當巴洛克遇上伯恩斯坦》、《小夜曲》、《吸血鬼》(Dracula)等。
參照: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節目單1995年。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法蘭德斯皇家芭蕾舞團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