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糊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糊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hú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糊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hú |
解釋:
[名] 1.以米麥粉和水調成的稠狀物。如:「麵糊」、「漿糊」。 2.具有黏性而穠稠的食物。通「餬」。如:「芋糊」、「鱔糊」、「芝麻糊」。《西遊記》第六九回:「滑軟黃粱飯,清新菰米糊。」 [動] 1.黏貼。如:「裱糊」、「糊紙」。《老殘遊記》第七回:「又叫買了幾張桑皮紙,把那個破窗戶糊了。」 2.填飽肚子。同「餬」。《警世通言.卷二五.桂員外途窮懺悔》:「自耕自食,儘可糊口。」 [形] 不清楚、不明白。參見「模糊」條。 [副] 燒焦、煮爛。如:「蛋煎糊了。」、「我把那鍋牛肉煮糊了。」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hù |
解釋:
參見「糊弄」條。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hū |
解釋:
[動] 黏合封閉。如:「糊窟窿」、「拿一張紙把這條縫糊上。」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糊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糊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
kôo
|
解釋:
|
|
音讀: |
hôo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_糊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ㄏㄨˊ 1. 黏貼。同「𪏻」。如:「裱糊」、「糊紙」。《說文解字.黍部》:「𪏻,黏也。从黍,古聲。䊀,𪏻或从米。」《老殘遊記》第七回:「又叫買了幾張桑皮紙,把那個破窗戶糊了。」《紅樓夢》第六七回:「後來二爺纔叫人裱糊了房子,聚過來了。」 2. 以米麥粉和水調成的稠狀物。同「餬」。如:「麵糊」、「漿糊」。宋.沈括《夢溪筆談.卷二五.雜誌》:「予奉使按邊,始為木圖寫其山川道路,其初遍履山川,旋以麵糊木屑寫其形勢於木案上。」 3. 具有黏性而穠稠的食物。同「餬」。如:「芋糊」、「鱔糊」、「芝麻糊」。《西遊記》第六九回:「『滑軟黃粱飯,清新菰米糊。』」 4. 不清楚、不明顯。如:「含糊」。《文明小史》第一七回:「誰知除了眼鏡,兩眼模糊,反辨不出那人的面目。」《醒世姻緣傳》第五三回:「我著俺小槿子送你去,看你迷糊了。」 5. 燒焦、煮爛。《紅樓夢》第五九回:「我媽為什麼恨我?我又沒燒糊了洗臉水,有甚麼不是!」 6. 填飽肚子。通「餬」。《魏書.卷三五.列傳.崔浩》:「今既糊口無以至來秋,來秋或復不熟,將如之何?」《警世通言.卷二五.桂員外途窮懺悔》:「自耕自食,儘可糊口。」 ㈡ㄏㄨˋ 「糊弄」:敷衍、欺矇。如:「別以為你這樣隨便糊弄可以過關。」「他說的每句話都是糊弄人的,完全不可信。」 ㈢ㄏㄨ 黏合封閉。如:「糊窟窿」、「拿一張紙把這條縫糊上。」 |
|
注音: | ㈠ㄏㄨˊ ㈡ㄏㄨˋ ㈢ㄏㄨ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糊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