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系統教育學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ystematische Pädagogik
作者: 朱啟華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系統教育學是指以系統理論(Systemstheorie)的角度說明教育系統與社會系統的關係,進而顯示在教育學發展中所受到的影響。
  當代的系統理論以魯曼(Niklas Luhmann)為代表,他常以系統理論的觀點,說明教育系統和教育理論與社會制度的關係。在一九八八年魯曼即與脩爾(Karl Eberhard Schorr)發表了[教育系統中的反省問題](Reflexions-Probleme im Erziehungssystems)一書。他認為教育系統本身即是社會系統中的一部分,其成為獨立的個別系統,係由其他社會系統中釋放所致。而系統內部亦不斷進行自我指涉(Selbst-referenz)的作用,使得系統持續運作。同時系統本身也不斷接受外在環境的影響,進而反映在外在世界中。故此即能區別出:整體系統(Gesamtsystem)、部分系統之間,及個別系統自身等三種不同的關聯性。就整體系統而言,是指不同系統所組成的共同體。任一系統所具有的功能,對整體均同等重要。至於個別系統彼此之間,則具有效率(Leistung)的關聯性,如政治系統能要求教育系統培養出忠貞的子民,或宗教系統要求培養出有信仰熱忱的信徒,不同系統間具有「輸入—輸出」的關係。因此一個個別系統僅有一項功能不可能存在。個別系統具有自我指涉的作用,因此能由所顯現的運作進行反省,了解運作在系統中的意義,進而擴大到整體系統,以了解個別系統在其中所具有的意義。這些對系統屬性的描述,同樣也適用於教育系統。就整體系統,或整個社會系統而言,教育系統在教育歷程中即形成社會選擇的責任問題,即是教育系統常需滿足其他系統的不同要求,在此等要求下進行人才選擇及培養的歷程。所培養出的人員又影響原先提出要求的社會系統。教育系統本身有教育活動實際的自主性及特殊性的問題;就教育的實踐活動而言,則面臨著教學歷程中教學或技術的問題。故自主性、技術、選擇性,三者雖然不同,卻均屬於教育系統的問題。另一方面,由於教育系統在其發展的歷程中不斷與其他系統發生互動,探討教育活動的教育學,要真正成為一門「教育科學」(Erziehungswissenschaft),應當要採取整合其他相關系統,如政治系統、宗教系統等。由此可看出,系統教育學認為不論是教育系統或教育理論,均應從系統分化的角度加以探討,方能真正了解教育系統的自主性,並釐清教育理論正確的發展方向。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系統教育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