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鹿野絲角紅螢 - 教育百科
鹿 | |
野 | |
絲 | |
角 | |
紅 | |
螢 |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簡介: Erotides (Glabroplatycis) kanoi (Nakane, 1967) 鹿野絲角紅螢 紅螢科(Lycidae)全世界已知有160餘屬約4600種,是多樣性極高的一群,分佈在世界各地,熱帶地區具有很高的多樣性。由於許多類群或種類的體色為紅色,外型又有點類似螢火蟲,因此中名被稱為紅螢,英名net-winged beetles則是反映其翅鞘上多半具有網狀刻紋。小型到中型甲蟲,成蟲體長多半小於3公分,身體扁平而柔軟,常見的體色為紅、橙、黃等明亮的顏色,但也有許多類群是較暗淡的黑、褐色系列。形態變化很大,但是多數具有以下特徵:1.前胸背板從背方部分地或完全地遮蔽頭部;2.部分類群的頭具有延長的吻部;3.前胸背板具有稜脊、溝槽或凹室等構造;4.翅鞘點刻明顯,具有網狀紋或縱走紋;5.腹部節間連結具彈性,可上下左右搖擺;6.雄蟲腹部末節外露部分呈子彈形。雌蟲多半和雄蟲類似而在第二性徵(如觸角)較雄蟲為弱,但是部分東南亞類群的雌蟲為典型的幼蟲型,又被稱為三葉虫型(trilobite)幼蟲。成蟲日行性,白天常可見到在森林飛行、停棲在植物葉上或訪花,具有假死習性,但往往是足部殭直而非緊縮。幼蟲生活在樹幹縫隙或樹皮下、腐朽木中,或土中,主動活動覓食,以真菌或植物汁液為食。 紅螢科在臺灣有超過90種的紀錄,是中等多樣性的類群,可能有更多種類尚待鑑定或發表。絲角紅螢屬(Erotides)在臺灣有三種,皆被歸於Glabroplatycis亞屬,其觸角為較粗的絲狀,身體細長而兩側約略平行,翅鞘寬於前胸背板,表面具有網紋,前胸背板則具有稜脊和七個凹室。本種全身除翅鞘外為暗褐色,而翅鞘為黃褐色,中央接合處附近為暗褐色,此兩色翅鞘的特徵在本屬中僅見於本種,在其他紅螢中也不常見。體長5.3–7.9mm,身型細長,兩側約略平行,。頭部約與前胸背板前緣等寬,前胸背板從中央處向後變寬,後緣平直。雌蟲與雄蟲類似,但腹部末端節外露部分雄蟲為子彈形,雌蟲則為倒梯形。 臺灣特有種,分佈在底海拔到中低海拔山區。模式標本是鹿野忠雄(T. Kano)於1926–1927年採自合望(南投縣)和烏來。 |
|
知識 1: 皆陸生 |
|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鹿野絲角紅螢 | |
中文門名: | 節肢動物門 |
中文綱名: | 昆蟲綱 |
中文科名: | 紅螢科 |
中文亞科名: | 網紅螢亞科 |
中文族名: | 網紅螢族 |
拉丁亞屬名: | Glabroplatycis |
拉丁種小名: | kanoi |
拉丁族名: | Erotini |
拉丁亞科名: | Erotinae |
拉丁界名: | Animalia |
拉丁科名: | Lycidae |
拉丁門名: | Arthropoda |
中文總科名: | 菊虎總科 |
學域-大分類: | 動物-昆蟲類 |
拉丁屬名: | Erotides |
中文界名: | 動物界 |
世界地理分布: | 中華民國 |
中文目名: | 鞘翅目 |
拉丁目名: | Coleoptera |
拉丁綱名: | Insecta |
拉丁總科名: | Cantharoidea |
授權資訊: |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 鹿野絲角紅螢 |
英文名: | Erotides (Glabroplatycis) kanoi |
描述: 本種全身除翅鞘外為暗褐色,而翅鞘為黃褐色,中央接合處附近為暗褐色,此兩色翅鞘的特徵在本屬中僅見於本種,在其他紅螢中也不常見。體長5.3–7.9mm,身型細長,兩側約略平行,。頭部約與前胸背板前緣等寬,前胸背板從中央處向後變寬,後緣平直。雌蟲與雄蟲類似,但腹部末端節外露部分雄蟲為子彈形,雌蟲則為倒梯形 |
|
分布: 臺灣特有種,分佈在低海拔到中低海拔山區。 |
|
作者: | 鄭明倫 |
授權方式: | |
資料來源: |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
貓頭鷹博士